点此搜书

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
  • 作 者:陈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0104221X
  • 标注页数:366 页
  • PDF页数:38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8 ≥36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北宋武将群体的主要构成 1

第一节 武将世家(将门) 2

一 开国将领世家 5

二 遗臣故将及其后裔 14

三 高级将领之家 17

四 普通将门 23

第二节 军班行伍 32

第三节 潜邸亲随 39

一 宋初武将群体中的潜邸亲随 39

二 宋真宗、仁宗朝的潜邸亲随将领 47

三 宋英宗朝及以后潜邸将领在武将群体中影响的下降 52

第四节 外戚成员 53

一 文人从军 60

第五节 其他 60

二 武举出身 65

三 宦官为将 67

四 蕃将及其他 70

第二章 北宋武将群体主要类别的作为 79

第一节 武将世家 79

第二节 军班行伍 88

第三节 潜邸亲随 91

第四节 外戚成员 99

第五节 文官出身将领 102

第三章 北宋武将在枢密院地位的变迁 107

第一节 北宋的枢密院及长贰文武出身变化 108

一 北宋枢密院的地位及在军事决策中的作用 108

二 北宋枢密院长贰文武出身及统计 113

第二节 北宋枢密院武将长贰的地位及权限 126

一 北宋前期枢密院武职长贰地位及权限之分析 127

二 北宋后期枢密院武职长贰地位及权限之分析 132

第三节 北宋枢密院武将出身长贰作用之评价 140

第四章 北宋的禁军三衙及其将帅 147

第一节 北宋禁军三衙体制及将帅之职 148

一 北宋禁军三衙体制及将帅之职的定型 148

二 北宋三衙将帅的职责、地位及与枢密院的关系 151

三 北宋三衙将帅的身份资格与军职升迁 157

四 北宋三衙将帅职务的阙如与权摄 163

第二节 北宋三衙将帅的任职、出身及角色地位的下降 168

一 北宋时期三衙将帅的任职名录 168

二 北宋三衙将帅的出身背景分析 179

三 北宋中后期三衙及其将帅地位的下降 186

第五章 北宋各地统军体系中武将地位的变迁——以都部署到经略安抚使的变化为中心 189

第一节 北宋武将与都部署地位的变迁 190

一 北宋前三朝的都部署及其权威 190

二 经略安抚使的定型与武将角色的变化 201

三 宋神宗朝及以后的武将副总管及其地位 208

四 有关北宋武将在地方其他统军官职中地位的问题 212

五 北宋中后期战时的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体系 220

第二节 宋仁宗朝以后各路帅臣之文武对比及分析 227

第六章 北宋“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及其影响 251

第一节 “崇文抑武”概念与宋朝之国运 251

第二节 北宋建国初“崇文抑武”思想及方略的萌芽 255

第三节 宋太宗朝“崇文抑武”方略的确立 266

第四节 “崇文抑武”方略的全面推行和贯彻 276

第五节 “崇文抑武”方略对北宋文武价值取向的影响 289

第七章 北宋驭将之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303

第一节 宋太祖朝的区别对待 303

第二节 宋太宗朝的钳制与放纵 309

第三节 宋真宗朝及以后的“赏罚不分” 315

第四节 北宋皇室与武将的联姻 322

第五节 北宋驭将之策及“以文驭武”的评价问题 327

结语 348

参考文献 353

后记 365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