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侯忠义,安平秋主编;赵兴勤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3052656
- 标注页数:125 页
- PDF页数:13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31 ≥12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伦理与小说的早期结缘 5
一 “小道可观,圣人之训” 5
二 “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12
三 “采闾巷之故事,绘一时之人情” 19
第二章 小说人物模式的道德观照 29
一 规行矩步的英雄 31
二 步履维艰的书生 38
三 琵琶遮面的女子 44
第三章 伦理框架下的小说情节构筑 50
一 立身处世与“仁民爱物” 51
二 敦伦睦族与“家反宅乱” 56
三 以诚交友与“小人拨乱” 63
第四章 商品经济的勃起与道德判断的嬗变 68
一 “本”与“末”的错位 69
二 “利”与“义”的融合 73
三 “贵”与“贱”的重组 77
第五章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婚姻价值的追求 83
一 现实中女性的另类追求 83
二 “巾帼翻多丈夫气” 85
三 一见岂能钟情,贵在两情相知 87
四 “只要其人当对”,何必“门当户对” 91
第六章 “情”的辨析与文化审视 95
一 媚俗欺世的“风月笔墨” 96
二 儿女之情的正面展示 99
三 为情正名的理论依据 103
四 “本情以造事”的合法途径 107
第七章 道德的失落与呼唤 112
一 “世界原称缺陷” 112
二 “学女娲氏之补天” 117
三 “心术不能自正,借书以正之”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