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李德懋文学研究
  • 作 者:徐东日著
  • 出 版 社: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8911596
  • 标注页数:229 页
  • PDF页数:24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1 ≥22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导论 1

第一章 李德懋的思想体系 8

第一节 修养观 8

一、修养观形成的背景 8

二、自我修养的原理 11

三、自我修养的道德规范 12

(一)道德修养的内化 13

(二)道德修养的外化 18

第二节 人本观 22

一、人道主义思想 24

(一)十分珍视人的生命 24

(二)提倡人文关怀 25

二、人格平等思想 26

(一)主张家庭成员间的平等 27

(二)主张人格、意志上的平等 28

第三节 治学观 29

一、好学的一生 29

二、治学倾向 30

(一)崇经溯古 31

(二)实际、实用 32

(三)博学多识 33

三、治学方法 35

第四节 李德懋与先秦儒家在义利观上的异同 38

(一)四民观与治生观 39

一、相同点 39

(二)商道德 42

二、不同点 44

(一)义利观与制欲论 44

(二)经营理念 47

第二章 李德懋的诗歌理论 53

第一节 诗歌本质论 53

一、“天真”的内涵 53

二、真情 56

三、“天机” 60

第二节 诗人心理涵养论 64

一、“(气)真”与“正” 64

二、人品与诗品 66

三、升华人品的途径 68

第三节 通变论 71

一、反拟古,倡创新 72

二、强调“古意”,主张继承 75

三、全方位的“求是性继承观” 76

第四节 诗歌批评论 80

一、知人论世 80

(一)论诗人的生平、品行 81

(二)论诗人的才、情、气、学 82

(三)“论世” 87

二、品藻流别 90

(一)意新语工之品 91

(二)辨味之品 97

(三)格调家数之品 102

第五节 李德懋的诗学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李调元 108

一、李德懋诗学观与王士祯诗学观之比较 108

(一)气(神) 109

(二)形与神 111

(三)悟 115

二、李调元与《清脾录》 120

第三章 李德懋的诗歌 129

第一节 李德懋诗歌的意识底蕴 130

一、自我省察意识 130

(一)文学交流 142

二、以诗辅谊意识 142

(二)真诚会友 146

三、民族自省意识 152

(一)对民族历史的反思 152

(二)对民族现实的批评与对百姓生活的体恤 158

第二节 李德懋诗歌的美感世界 161

一、辞采美的创造 162

(一)诗眼考察 162

(二)叠字 165

(三)对仗 168

二、结构美的创造 172

(一)承接之美 172

(二)交综之美 175

三、复合意象美的创造 178

(一)复合意象的联想特征 179

(二)复合意象的实感特征 181

(三)复合意象的含蓄特征 185

第三节 李德懋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双向反馈 190

一、接受中国文学的影响 190

二、诗歌创新:创作具有“朝鲜风”的诗歌 197

(一)使用具有民族性的诗语 198

(二)汉诗的民谣化 198

(三)选取具有民族性的题材 200

(二)李调元、潘庭筠对《青庄集》的点评 204

(一)《韩客巾衍集》 204

三、李调元、潘庭筠对李德懋诗歌的品评 204

第四章 李德懋文学的特征及其地位 213

第一节 李德懋文学的特征 213

一、文学表现的真实性 213

二、文学意识的中和性 215

三、文学主体的道德性 216

第二节 李德懋文学在朝鲜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218

一、李德懋是北学派文学在诗歌领域的主将,他的文学理论与文学作品极大地影响了诗派的其他成员 218

二、李德懋具有有别于其他北学派作家的独特诗风 220

三、李德懋在朝鲜文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传播作用 221

参考文献 223

后记 22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