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许凌云著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3313313
- 标注页数:372 页
- PDF页数:37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9 ≥37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导论 1
一、以求是的精神评价儒家史学 2
二、以经世的标准研究儒家史学 8
三、继承和发扬古代史家的创新精神 11
四、重视史家修养的优良传统 19
第一章 儒家历史哲学的形成 ——论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23
一、司马迁思想的时代特色 23
二、儒家历史哲学的形成——司马迁的史学宗旨 41
三、儒家伦理的历史印证——司马迁的道德价值观 55
四、贵在真实难在通变——读《史记·陈涉世家》 69
(一)可贵的历史实录 70
(二)难得的通变观点 77
(三)要以求实通变的观点评价《陈涉世家》 80
五、浅论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87
第二章 儒家史学理论的系统总结——刘知几的学术道路(上) 96
一、开放和总结的时代 97
二、为理论总结准备条件 114
(一)家学渊源,奠定学术基础 114
(二)学术志趣,坚定治史之路 119
(三)学术同道,共创史家集体 135
三、史官的沉思:私撰《史通》 149
(一)上调京师,走进学术中心 149
(二)初为史官,发愿厘定群史 154
(三)预修国史,感受世俗黑暗 164
(四)私撰《史通》,完成史学总结 186
第三章 儒家史学理论的系统总结——刘知几的学术道路(下) 194
一、修史论经,著述传家 194
(一)儒家伦理和价值观念 211
二、事业成功的原因 211
(二)时代需要和学术渊源 222
(三)博闻强识和疏通知远 237
(四)介直性格和斗争精神 262
附论: 282
一、朱敬则的史学思想 282
(一)论史职的重要性 284
(二)“变通”的历史观 286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论 290
二、评吴兢的《贞观政要》 293
(一)渗透儒家思想精华的政治历史教科书 294
(二)文献学家的识见 298
一、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史学思想 303
(一)司马光编撰《通鉴》的指导思想 303
第四章 政治伦理史学的样板——论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303
(二)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经验 312
(三)《通鉴》的成就和影响 315
二、论《通鉴》书法 326
(一)书法的涵义 326
(二)《通鉴》论为君之道 332
(三)《通鉴》论为臣之道 337
第五章 把儒家史学理论推向高峰 ——章学诚史学理论研究 343
一、章学诚的史学理论 343
(一)章学诚史学的时代特征 343
(二)章学诚的史学理论体系 346
二、章学诚的史家修养论 356
(一)史家修养论的历史回顾 356
(二)章学诚关于才、学、识的观点 361
(三)章学诚的史德论 365
后记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