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刘凤君等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09033289
- 标注页数:384 页
- PDF页数: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 ≥3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佛教的传播与佛教造像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1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产生和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3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的逐步深入发展 7
第三节 佛教造像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11
第四节 佛教造像发展的经济基础 18
第五节 传统文化艺术对佛教造像的影响 23
第二章 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发现与研究概述 33
第一节 黄河三角洲的古代文化与建制沿革 35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发现 40
第三节 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研究 45
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分类 51
第一节 北朝佛教造像分类 53
第二节 隋以降佛教造像分类 94
第四章 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艺术风格 105
第一节 造像形式 107
第二节 造像组合与布局 120
第三节 造像的服饰与整体装饰 125
第五章 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题记内容分类和供养人的社会等级 135
第一节 造像题记内容分类 137
第二节 造像供养人的社会等级 153
第六章 黄河三角洲北朝观世音和弥勒造像流行的原因 157
第一节 观世音造像流行的原因 159
第二节 弥勒造像流行的原因 163
第七章 佛教与“像教”艺术 173
第一节 印度佛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75
第二节 “像教”艺术对发展佛教的意义 180
第三节 中国早期佛像艺术的类别与特点 183
第四节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佛教造像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布局 193
第八章 黄河三角洲北朝石佛像被毁时间和原因及其在“青州风格”佛像中的特点 227
第一节 北朝石佛像被毁的时间和原因 229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佛像在“青州风格”佛像中的特点 236
第九章 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保护利用 253
第一节 佛教造像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255
第二节 佛教造像的保护与利用 257
附表一:黄河三角洲北朝纪年铜造像统计表 262
附表二:黄河三角洲北朝有代表性的无纪年铜造像统计表 282
附表三:黄河三角洲北朝举身大背光石造像统计表 298
附表四:黄河三角洲北朝不带举身大背光石造像统计表 326
附表五:黄河三角洲石造像碑统计表 344
附表六:黄河三角洲北朝残石佛头像和菩萨头像统计表 356
附表七:黄河三角洲北朝石造像底座统计表 358
附表八:黄河三角洲北齐陶模印菩萨像统计表 370
附表九:黄河三角洲隋代铜造像统计表 372
附表十:黄河三角洲隋以降石造像统计表 376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