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
  • 作 者:(日)六角恒广著;王洪顺译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190178X
  • 标注页数:299 页
  • PDF页数:31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2 ≥29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中文版前言 1

序论 关于中国语教育史研究 1

一、关于中国语教育史研究 1

1.中国语教育史研究成立的经纬 1

目录 1

2.研究成果 4

3.研究对象 5

二、关于本书 9

第一编 草创期的南京语教育 15

一、这一时期的概要 15

二、关于南京语 17

第一节 汉语学所设立的经纬 19

第一章 汉语学所 19

第二节 建校的准备 21

第三节 关于洋语学所 27

第四节 汉语学所的课程与教科书 30

第五节 教学方法 32

第六节 外国语学所 33

第二章 东京外国语学校(旧外语) 40

第一节 开成学校 40

第二节 第一大学区德语学教场 42

第三节 东京外国语学校的成立 43

第四节 东京外国语学校的性质 45

第五节 中国语教育 47

第六节 学科课程表 49

第三章 日清社 59

第一节 日清社创设的旨趣 59

第二节 日清社的《私学开业愿》 60

第三节 日清社的《明细书》 63

第四节 关于教师 65

第五节 日清社的教育 68

第六节 日清社的闭校 70

第二编 向北京官话教育转换时期 77

一、北京官话教育的意义 77

二、向北京官话教育转换期概要 78

第一章 向北京官话教育转换的因素 80

第一节 第一批留学生 80

第二节 第二批留学生 83

第二章 东京外国语学校(旧外语) 88

第一节 向北京官话转换时期 88

第二节 北京官话教科书 90

第三节 学科课程 92

第四节 关于教师 97

第五节 废校及其之后 103

第三章 《亚细亚言语集》的出版 111

第一节 关于第一卷的出版 111

第二节 第二卷及以后各卷的出版与汉语会 112

第三节 出版的经济援助者 113

第四节 广部精经济援助者的身分 114

第一节 兴亚会 121

第五章 兴亚会支那语学校 121

第四章 参谋本部派遣的留学生 121

第二节 支那语学校 124

第三编 “支那语”教育态势基础成立时期 132

一、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日本与中国 132

二、本时期的中国语教育 135

第一章 咏归舍、善邻书院 138

第一节 咏归舍 138

第二节 善邻书院 141

第三节 支那语学校和讲义录 143

第四节 关于《官话急就篇》 149

第二章 东京外国语学校 153

第一节 高等商业学校附属外国语学校 153

第二节 外国语学校的性质 158

第三节 东京外国语学校 159

第四节 后来的沿革 167

第四编 进入上海的“支那语”教育 182

设立在上海的学校 182

第一章 东洋学馆、亚细亚学馆 186

第一节 东洋学馆 186

第二节 亚细亚学馆 189

第三节 进入两学馆的学生 196

第四节 两学馆设立的意义 199

第二章 日清贸易研究所 204

第一节 设立思想 204

第二节 研究所的开校 208

第三节 富国之路与中国语教育 209

第四节 中日甲午战争与从军翻译 213

第五节 学生毕业之后 214

第三章 东亚同文书院 218

第一节 东亚同文会的成立 218

1.东亚会与同文会 218

2.东亚同文会 219

第二节 南京同文书院 221

第三节 东亚同文书院 224

1.东亚同文书院的开学 224

2.《华语萃编》 231

3.中国内地调查旅行 234

4.东亚同文书院的变迁 239

5.中国语教师和中国语课程 241

第四节 历史作用 254

第五编 附论 长崎唐通事与唐话 265

一、长崎唐通事 265

二、唐船的起帆地 268

三、长崎唐通事的唐话 270

四、唐话的发音 275

五、长崎以外的唐通事 279

六、儒学与唐话 283

七、幕末的长崎唐通事 289

结束语 290

后记 295

译者跋 29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