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
  • 作 者:艾晓明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40407166
  • 标注页数:420 页
  • PDF页数:42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29 ≥42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 杨占升 9

内容提要 9

引言 17

一、苏俄文艺论战与中国“革命文学”论争 28

1.苏俄论战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论争的酝酿 30

2.文学与革命——创造社、太阳社基本主张与苏联派别的联系、影响 40

3.文学与革命——鲁迅的思考与选择 56

4.中苏论战过程与结局之异同比较 68

二、创造社前后期转变与日本福本主义 79

1.浪漫主义向革命文学的转化——五四以后创造社思想变迁 80

2.后期创造社与日本福本主义 90

3.隐患:“极左的浪漫主义”及其国际根源 117

三、太阳社与日本“新写实主义” 123

1.“新写实主义”缘起:藏原惟人与苏联“拉普” 123

2.重心偏移:太阳社对“新写实主义”的借用和再造 141

3.溃灭与复苏:“新写实主义”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比较 155

四、20—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概观与比较 166

1.批评思想演进概述 167

2.左翼四大批评家与四种批评模式剖析 173

3.批评与文学运动:几个方面的重大进展 190

1.探求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源头 196

五、鲁迅对马克思主义批评传统的选择 196

2.鲁迅与普列汉诺夫 198

3.鲁迅与卢那卡尔斯基 221

4.这一选择的意义及其历史波折 245

六、30年代苏联“拉普”的演变与中国“左联” 250

1.“拉普”的转向·新的困境·解散“拉普” 251

2.“拉普”与中国“左联” 265

3.瞿秋白对“拉普”理论的借鉴、改造 286

4.重评“拉普”·批判“拉普”·潜伏的问题 318

七、中外两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辨析——以胡风和卢卡契为代表 324

1.胡风与卢卡契的相遇 325

2.承接传统:共同使命与不同内涵 334

3.现实主义诗学:客体模式与主体模式 358

4.在世界格局中的对话与阻隔——胡风·卢卡契·布莱希特 377

书目索引 383

附录: 395

艾晓明博士学位论文学术评议 395

关于李初梨的文学定义问题——与艾晓明同志商榷 周惠忠 408

后期创造社的“方向转换” 周惠忠 412

后记 415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