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天山微板块构造与塔北盆地
  • 作 者:高长林,崔可锐,钱一雄,刘斌,丁道桂,殷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116019871
  • 标注页数:284 页
  • PDF页数:29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4 ≥2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Ⅰ部分 天山微板块构造 5

1 天山镁铁-超镁铁岩与微板块构造 5

1.1 中天山北缘古岛弧和古洋岛 5

1.2 中天山南缘古岛弧和古洋岛 21

2 天山花岗岩与微板块构造 29

2.1 中天山北缘花岗岩特征 29

2.2 中天山南缘花岗岩特征 36

2.3 南天山铜花山等地花岗岩特征 52

2.4 天山A型花岗岩及其构造学意义 55

2.5 结论与讨论 61

3 天山变质作用及其构造学意义 64

3.1 中天山北缘变质带特征 64

3.2 中天山南缘变质带特征 74

3.3 南天山铜花山-榆树沟变质带特征 77

3.4 北天山变质带的特征 83

3.5 天山 3条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学、热力学条件分析 86

3.6 结论 91

4 南天山弧后盆地 92

4.1 南天山蛇绿岩带 92

4.2 砂页岩的化学特征 100

5.1 北天山弧后盆地蛇绿岩 103

5 北天山残余弧后盆地 103

5.2 残余弧后盆地 109

6 微板块运动特征:手风琴式和软碰撞 110

6.1 多岛有限洋盆的形成(Z—O2) 110

6.2 俯冲及其极性交替(O2—D) 111

6.3 弧后盆地和弧后碰撞造山作用(S3—C3) 113

6.4 微板块“手风琴”式运动期和旋回期 113

6.5 软碰撞 115

7.1 计算方法简述 118

7 古天山洋的宽度 118

7.2 早古天山洋宽度 119

7.3 晚古天山洋的宽度 122

7.4 结论 124

第Ⅱ部分 天山构造变形与韧性剪切带研究 127

8 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 127

8.1 构造混杂岩带的特征 127

8.2 混杂岩带中的矿物学研究 129

8.3 乌斯特沟-米什沟干沟构造混杂岩带的构造变形特征 132

8.4 构造混杂岩带形成的机制、时代、运动学和动力学 138

9.1 韧性剪切带的确立和基本特征 140

9 中天山北缘韧性剪切带 140

9.2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分析及位移量 142

9.3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及变形机制 150

9.4 阿拉斯河-山顶道班韧性剪切带 153

10 北天山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 157

10.1 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 157

10.2 蛇绿混杂岩带的变形研究 158

10.3 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机理、时代及动力学分析 162

11 南天山构造混杂岩带 163

11.1 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163

11.2 构造混杂岩带的矿物学特征 165

11.3 构造混杂岩带的变形特征 166

11.4 构造混杂岩带的形成环境、机制、运动学和动力学 171

12 中天山南缘韧性剪切带 173

12.1 韧性剪切带的确立及地质特征 173

12.2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应变测量及位移量 174

12.3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和变形机制 186

13 西天山的伸展构造作用 190

13.1 西天山伸展构造作用的确立 190

13.2 张性角砾岩的变形分析 191

13.3 西天山东段伸展构造运动的形成机制、时代、拉伸量和问题研究 195

13.4 问题讨论 196

14 西天山的变形序列解析和构造层次研究 199

14.1 变形序列及变形特征 199

14.2 西天山东段构造层次的研究 220

14.3 结论 224

第Ⅲ部分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的形成演化与油气关系 229

15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的形成演化 229

15.1 满加尔-库鲁克塔格原洋裂谷(protoceanic rift)的化学特征 229

15.2 多岛有限洋盆的形成与塔北盆地(Z—O1) 238

15.3 软碰撞与前陆盆地(O2—C) 242

15.4 盆地扩张与盆地俯冲 245

15.5 板内盆地原型(P—Q) 249

15.6 讨论与结论 251

16 构造与油气 256

16.1 概述 256

16.2 3期主要的构造变形世代 257

16.3 塔里木盆地北部基底拆离与多层次盖层滑脱的改造方式 259

16.4 塔里木库车—拜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分析 264

16.5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油气勘探领域 266

17 结语 268

参考文献 271

英文摘要 280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