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丁尧清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40660635
- 标注页数:288 页
- PDF页数:30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6 ≥28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引育 1
第一部分 社会课程:自画像 1
第一章 社会课程的教育意义 1
一 社会的和人文的功能 2
二 公民素质教育的反思 6
三 社会课程的价值取向 20
第二章 社会课程的形态表征 32
一 制度化的社会课程 32
二 课程形态图谱:分化和综合 44
第二部分 课程形态:社会课程演变的宏观分析 49
第三章 学科形态的社会课程 49
一 地理科:从区域描述到空间分析 49
二 历史科:从宏大叙述到主题探讨 64
三 公民科:从角色认同到公民参与 83
四 小结 101
第四章 集合形态的社会课程 103
一 社会科的诞生:NEA1916年报告 104
二 缓慢的演进:专业协会的成立 113
三 学科结构运动:新社会科 115
四 追求卓越:课程标准化运动 122
第五章 课程形态交锋的地域特色 137
一 标准化形态:社会科的全球化扩张 137
二 日本和新西兰:自由和保守的对抗 142
三 英国:深厚的学术性科目传统 165
四 澳大利亚和中国:分化抑或综合 182
第三部分 课程组织:社会课程设计的微观分析 223
第六章 社会课程的内容构成 223
一 课程文本的分析综述 224
二 课程文本的描述分析 226
三 课程文本的比较分析 240
四 小结 254
第七章 社会课程的组织模式 255
一 汉纳和环境扩展模式 255
二 布鲁纳和学科结构模式 260
三 塔巴和概念螺旋模式 266
后记 274
主要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