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
  • 作 者:郭咸纲著
  •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210556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总序 用卓越的管理打造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 1

目录 1

第一章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概述 1

第一节 企业管理陷阱引发对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思考 1

一、企业幼儿期的特点 2

一、G管理模式介绍 2

二、企业幼儿期管理陷阱分析 3

三、对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思考 4

第二节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介绍 5

一、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概念 6

二、企业贡献利益分享的基础——企业经营成果 7

二、G管理模式的12个子模式介绍 9

三、企业贡献利益分享的形式——企业内外部贡献利益分享 9

三、G管理模式的PRE-PASS管理循环 13

四、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模型 13

第二章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常见问题 17

第一节 企业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中的常见问题 17

一、薪酬水平不合理,收入明显偏低 18

二、薪酬激励机制不合理 19

三、贡献与利益分享相平衡的制度化薪酬机制未形成 20

四、经营者的薪酬结构中缺乏中长期激励机制 21

五、各贡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难以平衡 22

第二节 内外部贡献利益本质分析 23

一、影响企业贡献利益分享的主要因素 23

二、企业外部贡献利益的本质分析 28

三、企业内部贡献利益的本质分析 31

四、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目标——实现企业内外部贡献利益的有效均衡 33

第三节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优劣的评判标准 38

二、企业制度是否合理 39

一、企业内外部利益是否一致 39

三、评价和分配标准是否明确 40

四、是否具有可移植性和连续性 43

五、企业内外部贡献与利益分享是否平衡 45

第三章 贡献利益分享的基础——企业经营成果分析 47

第一节 企业经营成果概述 47

一、企业经营成果的概念 48

二、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形式 49

三、企业经营成果的内涵和外延 53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成果与利益最大化 60

一、企业的“黑箱操作”——利润最大化 60

二、企业的“白箱操作”——利益最大化 62

三、树立新的企业经营理念 63

第四章 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 67

第一节 企业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概述 67

一、企业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概念 68

二、建立企业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原则 70

三、企业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实现途径 71

第二节 企业内部股东贡献利益分享模式 73

一、企业内部股东贡献利益分享的主要方式 73

二、解决企业内部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分享问题 75

三、解决企业内部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分享问题 80

第三节 企业内部非股东贡献利益分享模式 81

一、衡量企业内部贡献利益的大小——建立客观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82

二、企业内部非股东贡献利益分享的主要方式 89

第五章 外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 117

第一节 企业的外部贡献利益 117

一、企业的外部贡献利益 118

二、社会的企业——企业是社会的企业 119

三、企业的社会——企业的社会责任 120

四、企业与社会协同发展 122

第二节 实现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124

一、企业外部贡献利益相关者 125

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利益 127

第三节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128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129

二、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两个主要误区 130

三、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132

第六章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设计流程与实施办法 142

第一节 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设计流程 142

一、谁创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确定贡献利益分享主体 144

二、创造了多少企业经营成果——确定贡献利益分享主体的贡献度 144

三、分配什么给企业的利益分享主体——确定贡献利益分享主体的分享形式 145

四、给各个利益分享主体分配多少——确定贡献利益分享主体的分享量值 146

第二节 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具体实施办法 147

一、建立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指标体系 147

二、建立客观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149

三、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操作流程 151

四、PRE-PASS管理循环的运用 151

五、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制度体系 153

附录 “G当量”关于“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管理测评点(2004版) 154

参考文献 159

丛书后记 160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