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黄建钢,宋富军,李百齐,顾协国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5112538
- 标注页数:329 页
- PDF页数:34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46 ≥32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序 1
第一篇 基本理论研究 1
第一章 对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的几点说明 1
第一节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主要观点 4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提的新特点 6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 7
第二章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9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探索 10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17
第三节 江泽民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31
第三章 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经验分析 38
第一节 秦隋两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 38
第二节 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稳定局面形成 40
的历史经验 40
第三节 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 44
第四章 60年代西方社会反文化现象与社会稳定 52
第一节 60年代西方社会反文化运动的状况 53
第二节 60年代西方社会反文化运动的原因 67
第三节 60年代西方社会反文化运动的意义 71
第五章 亨廷顿政治稳定思想比较研究 77
第一节 亨廷顿与政治稳定 78
第二节 亨廷顿不同时期“政治稳定”思想比较 81
第三节 比较分析所得出的若干结论 87
第四节 比较分析之后的若干思考 91
第六章 儒家思想、民主政治与政治稳定 96
第一节 民主政治与儒家思想的异同 97
第二节 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的文化学研究 100
第三节 儒家政治思想的系统性研究 102
第四节 民主政治文化彼此“嫁接”过程中的系统排斥问题 108
第五节 现代民主是西方民主与儒家思想的有机统一 112
第七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稳定的哲学思考 116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哲学问题 117
第二节 哲学思考过程中的改革开放问题 118
第三节 哲学思考后的若干结论 121
第四节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哲学特性 124
第八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口号的社会稳定意义 129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西部的开发 131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33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135
第二篇 若干阶层研究 138
第九章 中国社会的群体状态与社会稳定 138
第一节 中国社会群体变化情况 138
第二节 中国社会群体分类现状 141
第三节 中国社会群体政治心态特征 148
第十章 农民工问题与社会稳定 166
第一节 农民工问题的出现及形成与中国社会稳定 166
第二节 农民工的维权与中国社会稳定 168
第三节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和中国社会稳定 169
第四节 农民工问题原因的比较 171
第五节 农民工问题的比较 174
第六节 农民工问题解决的比较 176
第七节 农民工问题的启示 178
第十一章 下岗失业群体与社会稳定 180
第一节 几个概念的外延厘定 181
第二节 下岗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82
第三节 下岗失业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184
第四节 从观念层面关注下岗失业群体 190
第五节 从制度层面关注下岗失业群体 191
第十二章 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研究 19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96
第二节 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若干观念 199
第三节 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原则与措施 204
第四节 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目标和步骤 207
第五节 管理的关键还在于数据的准确 211
第十三章 青年问题与中国社会稳定研究 214
第一节 什么是青年及青年问题 216
第二节 当代中国青年问题的状况 224
第三节 造成青年问题的因素分析 235
第十四章 社会转型时期的高校稳定 243
第三篇 若干专题研究 243
第一节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稳定的意义 244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稳定的挑战因素 254
第三节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稳定的对策 265
第十五章 论“执政能力”与社会稳定 280
第一节 十六大报告和《决定》论及执政问题 282
第二节 我党重视执政问题的历史 286
第三节 谁是“执政能力”的主体 296
第四节 为什么要提高执政能力 308
第五节 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319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