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岱年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4362148
- 标注页数:198 页
- PDF页数:20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6 ≥19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序 1
第一章 总论 1
一、哲学与伦理学 1
二、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基本形势 3
三、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特点 5
四、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伦理学说 7
第二章 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 9
一、中国伦理学说所讨论的理论问题 9
二、关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12
三、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更替 14
四、中国古代伦理学说的基本派别 15
第三章 道德的层次序列 19
一、道德的知与行 19
二、道德的纲领与条目 21
三、道德与社会风尚 28
四、道德的社会效应 31
第四章 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 36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论道德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36
二、道德的阶级性 38
三、道德的普遍性形式与特殊性内容 45
四、道德的继承性——如何评价传统美德 47
第五章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51
一、所谓人性的意义 51
二、对于人性概念的剖析 59
三、人性善恶 68
四、人性学说的评价 77
第六章 仁爱学说评析 79
一、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兼爱” 80
二、道家对于儒、墨“仁爱”学说的批评 85
三、“博爱”与“民胞物与” 87
一、“义利”问题的演变 91
第七章 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 91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 94
三、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 96
四、“理”与“欲”的对立与统一 98
第八章 论所谓纲常 104
一、先秦诸子的“君臣”观与“忠”的观念的演变 104
二、“三纲”批判 109
三、“五伦”与“五常” 112
四、礼、智、信的分析 115
五、其他道德规范 126
第九章 意志自由问题 129
一、古代关于意志的学说 129
二、“力”与“命” 133
三、“义”与“命” 135
四、“志”与“功” 137
一、伦理学与本体论 139
第十章 天人关系论评析 139
二、“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 140
三、“天人之分”与“天人交胜” 149
四、天与人的区别与联系 152
第十一章 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 156
一、修身、养心 156
二、“内外”、“知行” 159
三、“仁人”、“圣人”、“至人” 162
四、如何评价古代修养论 166
第十二章 整理伦理学说史料的方法 168
一、史料的调查 168
二、史料的鉴别 170
三、史料的解释 171
四、史料的贯通 173
附录一:谈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176
附录二:引用书目 188
附录三:张岱年先生著作、论文存目(1983—1989)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