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杨国荣,陈卫平,高瑞泉,顾红亮,郁振华,晋荣东,李似珍,童世骏著者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8052476
- 标注页数:351 页
- PDF页数:35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9 ≥35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引论 1
序言 1
第一章 方法论的近代衍化 10
第一节 实证的趋向 10
第二节 逻辑与科学方法 23
第三节 历史主义的观念 41
第二章 知行观的近代嬗变 49
第一节 中国近代知行观的特点 49
第二节 知行范畴的近代界说 57
第三节 知行主体的近代转换 64
第四节 知行过程的近代意蕴 69
第五节 知行作用的近代阐释 78
第三章 近(现)代化过程中价值观的转换 87
第一节 “天人之辩”的近代展开及其终结 88
第二节 近代价值观在“义利之辩”上的变革 101
第三节 向着群己和谐的理想 117
第四章 人格理想和人的近代化 136
第一节 理想人格:从传统到近代 138
第二节 近代人格的范型 163
第三节 如何成就理想人格 189
第五章 天道与形上智慧 203
第一节 引言 203
第二节 科学和形而上学 205
第三节 清华学派:理气说的新境界 208
第四节 现代新儒家:唯心论的新形态 220
第五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实践的转向 237
第六章 人道与历史哲学 249
第一节 历史根据与理论前提 249
第二节 历史演变与主要人物 258
第三节 主要成果与不足 282
第七章 现代性的哲学思考 297
第一节 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范畴及其在现代的衍化 298
第二节 “由用以得体”、“器变道亦变”:对现代化过程的两种诠释 313
第三节 探索价值与工具之间内在关系的种种尝试 318
第四节 附论:现代化研究中的合理化命题 333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