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创新设计pdf电子书下载 > 工业技术
创新设计
  • 作 者:裴旭明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505912X
  • 标注页数:217 页
  • PDF页数:22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6 ≥21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学 1

第一节 创造 1

一、创造的基本含义 1

二、创造的基本要素 2

三、创造的分类方式 6

四、创造活动的层级 7

第二节 创造学 8

一、创造学的诞生过程 9

二、国外的创造学研究 10

三、国内的创造学研究 16

四、创造学的研究方法 18

五、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21

六、创造学的学派观点 22

七、创造学的体系结构 24

八、创造学的发展趋势 26

二、思维的分类 29

一、思维的含义 29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 29

第二章 创新思维 29

三、创新思维 30

四、创新思维的基本过程 31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35

一、概括性 35

二、间接性 36

三、逻辑性 36

四、深刻性 37

五、灵活性 37

六、独创性 39

七、批判性 40

八、敏捷性 41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 41

一、语言 41

二、观念 43

三、知识 44

四、问题 45

第四节 创新思维的基本能力 47

一、直觉思维能力 47

二、记忆思维能力 48

三、想像思维能力 50

四、发散思维能力 52

五、逻辑思维能力 53

第五节 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55

一、发散性思维 55

二、聚合性思维 59

第三章 创新技法 68

第一节 概述 68

一、创新技法的概念 68

二、创新技法的作用 68

三、创新技法的特性 68

一、缺点列举法 69

第二节 列举类技法 69

二、希望列举法 71

三、属性列举法 73

四、综合列举法 75

五、成对列举法 76

第三节 智力激励类技法 78

一、头脑风暴法 78

二、六三五笔写法 81

四、特尔斐设想法 82

三、三菱式MBS法 82

五、集思广益法 83

第四节 解决问题类技法 85

一、检核目录法 85

二、和田十二法 87

三、6W2H法 88

四、目标设定法 90

五、探索方略法 91

一、分解组合法 94

第五节 组合类技法 94

二、成对组合法 95

三、辐射组合法 97

四、信息交合法 98

五、形态分析法 100

第六节 联想类技法 103

一、焦点法 103

二、联想法 104

三、入出法 105

四、综摄法 107

五、二元坐标组合法 109

第七节 整理类技法 110

一、KJ法 110

二、NM法 111

三、ZK法 113

四、TCT法 114

五、OCU法 115

一、创新与技术创新工程 116

第四章 新产品开发 116

第一节 技术创新 116

二、技术创新研究的问题 119

三、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122

第二节 创新课题 126

一、课题的方式与选题原则 126

二、课题的来源与选题思路 128

三、创造的技法与产品设想 133

第三节 新产品开发 138

一、新产品开发的原则策略 138

二、新产品开发的一般规律 148

三、新产品开发的观念转变 150

四、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步骤 151

第四节 成果申报 155

一、成果的鉴定 155

二、技术的转让 157

三、发明的申报 158

四、专利的申请 160

第五章 创造性设计 164

第一节 创造性设计导论 164

一、创造性设计的基本含义 164

二、创造性设计的基本类型 165

三、创造性设计的基本特点 166

四、创造性设计的基本要素 168

第二节 创造性设计原理 173

一、一体化设计原理 173

二、设计的进程原理 174

三、创造性思维原理 176

四、情报保证性原理 177

第三节 创造性设计定位 179

一、需要鉴别 179

二、功能分析 182

三、规格性能 184

四、设计约束 185

第四节 方案创新 187

一、新方案的设计要领 187

二、新方案的构思创造 190

三、新方案的分类处理 193

四、新方案的评价实施 193

第五节 结构创新 196

一、结构创新的依据原则 197

二、结构创新的原理应用 199

三、结构创新的选材实施 199

四、结构创新的构形变换 203

五、结构创新的其他途径 206

第六节 外观创新 207

一、外观设计与设计创新 207

二、外观创新与技术美学 210

三、绘制效果图与制作模型 215

主要参考文献 216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