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 作 者:庞俊兰,孔凡晶,郑晶杰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30176502
  • 标注页数:200 页
  • PDF页数:20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8 ≥20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 实验室电、气、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1

1.1 用电安全 1

1.1.1 防触电和防静电 1

1.1.2 电起火及其防止 5

1.1.3 实验室常用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5

1.2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及管理 9

1.2.1 化学试剂的安全储存及使用 9

1.2.2 常用化学试剂的危害及预防 12

1.3 蒸汽、压缩气、液化气的安全使用 27

1.3.1 高压蒸汽灭菌器及其安全使用 27

1.3.2 高压气瓶及其安全使用 28

1.4 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安全使用 31

1.4.1 玻璃器皿的安全使用 31

1.4.2 玻璃器皿的清洗 32

1.5 化学三废的处理 33

1.5.1 废液 33

1.5.2 废气 34

1.5.3 废物 34

1.6 实验室意外事故防护及急救 35

1.6.1 火灾 35

1.6.2 中毒 39

1.6.3 爆炸 42

1.6.4 外伤 43

主要参考文献 44

2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 45

2.1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概论 45

2.1.1 实验室生物安全 45

2.1.2 国外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 46

2.1.3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 47

2.2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及生物安全水平 49

2.2.1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49

2.2.2 生物安全水平 49

2.3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52

2.3.1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基本内容 52

2.3.2 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4)安全操作规程 52

2.3.3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和仪器的使用 64

2.3.4 个体防护装备和措施 75

2.4 实验室污染及其防护 79

2.4.1 病毒污染的防护 79

2.4.5 洗手池和门把手 80

2.4.4 细胞及毒种之间交互污染的防护 80

2.4.3 操作者间交互污染的防护 80

2.4.2 细胞污染的防护 80

2.4.6 最常见的办公室污染源 81

2.5 实验室意外事故应急程序 81

2.5.1 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操作规范 81

2.5.2 制定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时应考虑的问题 82

2.5.3 微生物实验室应急程序 82

2.6 微生物实验管理 84

2.6.1 实验室财产管理制度 84

2.6.2 仪器设备管理 84

2.6.3 准入规定 85

2.6.4 生物安全管理 85

2.6.5 BSL-3实验室规章制度 86

主要参考文献 87

附录2-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88

附录2-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99

3 基因工程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 117

3.1 基因工程实验室安全概述 118

3.2 基因工程实验室防护原理 119

3.2.1 基因工程实验室防护的基本原则 119

3.2.2 控制 119

3.2.3 屏障 122

3.3 基因工程实验室操作的安全防护设施 123

3.3.1 实验室通风橱 123

3.3.2 生物安全橱 123

3.3.3 实验人员保护物品 124

3.4.1 致癌物及其实验室安全守则 125

3.4 基因工程实验危险因素及其防护 125

3.4.2 基因工程实验常用的有害化学试剂及其防护 127

3.4.3 基因工程实验仪器的安全使用 130

3.4.4 基因工程实验的生物危害及其防护 134

3.4.5 生物危害废品的处理 143

3.4.6 实验动物的危害及其安全管理 145

主要参考文献 155

附录3-1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156

附录3-2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160

4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 167

4.1 放射性同位素的基本知识 167

4.1.1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168

4.1.2 放射性同位素及相关概念 168

4.1.3 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 170

4.1.5 电离辐射 171

4.1.4 常用同位素性质 171

4.2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其危害机制 173

4.2.1 电离辐射的危害 173

4.2.2 电离辐射对人体损伤的机制 173

4.2.3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174

4.3 电离辐射防护 177

4.3.1 电离辐射防护原则 177

4.3.2 电离辐射防护性措施 177

4.3.3 电离辐射监测技术 178

4.3.4 现代生物技术实验中常用同位素及检测方法 181

4.4 电离放射防护的操作规程 182

4.4.1 辐射区域 182

4.4.3 放射性废弃物区域 183

4.5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安全操作的一般步骤 183

4.4.2 实验区域 183

4.6 放射性同位素开瓶取液安全操作技术 184

4.7 同位素实验室个体防护措施 184

4.7.1 控制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185

4.7.2 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185

4.8 实验室去污和放射性污物处理 186

4.8.1 实验室去污 186

4.8.2 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理 187

4.9 非电离辐射的危险及防护 188

4.10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管理 189

4.10.1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管理内容 189

4.10.2 放射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89

4.10.3 电离辐射防护的管理规程 190

主要参考文献 190

附录4-1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191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