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锦民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1051140
- 标注页数:416 页
- PDF页数:44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42 ≥41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导言 1
一、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 1
第一章 胡适——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者 1
一、生平与著述 1
二、学术现代化与精神意向 5
二、形式的系统 7
三、本书的基本构想 9
三、非儒学派的复兴 14
四、统一帝国的宗教 17
五、印度化与禅宗 23
六、评价 26
第二章 梁漱溟——中西印文化三路向 35
一、生平与著述 35
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39
三、意欲、人生三路向与三量 43
四、中国哲学的特质 49
五、文化的未来 52
六、《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之后的思想展开 57
七、评价 61
第三章 冯友兰——三史释古今 65
一、生平与著述 65
二、哲学与哲学史 69
三、信古、疑古、释古 73
四、正统派 78
五、负的方法与人生境界 82
六、《中国哲学史新编》 87
七、评价 93
第四章 汤用彤——极高明而道中庸 100
一、生平与著述 100
二、新人文主义与比较宗教学 104
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109
四、《魏晋玄学论稿》 113
五、评价 118
附:陈垣的中国佛教史研究 124
第五章 钱穆——平古今、合汉宋 129
一、生平与著述 129
二、《先秦诸子系年》 133
三、《刘向歆父子年谱》 137
四、《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42
五、《朱子新学案》 151
六、评价 155
第六章 熊十力——儒佛之间 160
一、生平与著述 160
二、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 164
三、《原儒》 169
四、创造性的综合 175
五、思辨与体认 178
六、评价 183
一、生平与著述 189
第七章 吕澂——佛典与源流 189
二、经典文本 194
三、解释的中心——玄奘 199
四、印、中佛学之源流 203
五、佛学与中国哲学 207
六、评价 212
第八章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的特殊道路 219
一、生平与著述 219
二、《中国思想通史》 221
三、唯物史观 225
四、亚细亚生产方式 229
五、中国的启蒙思潮 233
六、评价一 238
七、评价二 241
第九章 牟宗三——文化生命之大开大合 245
一、生平与著述 245
二、儒学三期与三统建立 251
三、《才性与玄理》 255
四、《佛性与般若》 260
五、《心体与性体》 265
六、综合的尽理的精神与智的直觉 270
七、评价一 271
八、评价二 275
第十章 唐君毅——中国哲学之原与心灵境界 279
一、生平与著述 279
二、《中国哲学原论》 283
三、即哲学史以为哲学 288
四、活的中国文化 292
五、境界论 296
六、评价 302
第十一章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三种意向 307
一、历史与格局 307
二、革命 311
三、传统 316
四、守真 319
五、知识化与学科 324
一、考证与阐释 329
第十二章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 329
二、历史比较与对应解释 333
三、哲学与宗教的分合 337
四、教科书 342
五、哲学人类学的新方向 345
第十三章 新史料与中国哲学史研究 350
一、甲骨文、金文 350
二、简牍与帛书 355
三、敦煌遗书 360
四、明清档案 364
附录 三十部中国哲学史著作提要 368
主要参考书目 405
跋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