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
  • 作 者:刘亚光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884984X
  • 标注页数:192 页
  • PDF页数:19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9 ≥19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大豆灰斑病和病原菌毒素的研究现状 1

第一节 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1

一、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 1

二、大豆灰斑病研究展望 10

第二节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14

一、植物病原真菌毒素概念 14

二、寄主选择性毒素与寄主非选择性毒素 16

三、病原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 18

四、毒素研究中几个理论性问题的探索 22

五、植物病原菌毒素与杀菌剂开发的展望 24

六、植物病原菌毒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26

第三节 植物诱导抗性研究现状 27

一、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特征 27

二、植物诱导抗病性的诱导因子 30

第二章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分离提取及其致病活性的测定 40

第一节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筛选 40

一、材料与方法 40

二、结果与分析 43

三、小结 49

第二节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分离提取及其致病性测定 49

一、材料与方法 50

二、结果与分析 54

三、小结 79

第三章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产量及其组分分析 82

第一节 测定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的毒素产量 82

一、材料与方法 82

二、结果与分析 86

三、小结 89

第二节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组分分析 90

一、材料与方法 90

二、结果与分析 95

三、小结 109

第四章 感染灰斑病菌后大豆叶片中几种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112

一、材料与方法 113

二、结果与分析 120

三、小结 135

第五章 灰斑病菌毒素对大豆叶片内几种生化物质的诱导作用 138

一、材料与方法 139

二、结果与分析 140

三、小结 150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152

一、讨论 152

二、主要结论 164

参考文献 169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