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林景星,陈丹英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2614923
- 标注页数:188 页
- PDF页数:19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8 ≥18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概述 1
一、计量的定义 1
二、计量的分类 2
三、计量的特点 3
四、计量的研究内容 4
第二章 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 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概述 5
二、计量法规和规章 8
第三章 测量仪器 12
一、测量仪器定义及分类 12
二、计量器具的主要特性 15
三、[测量]标准([计量]标准) 22
四、计量器具的管理 24
五、计量器具的新产品管理 26
六、进口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 29
第四章 计量标准 32
一、计量标准命名 32
二、计量标准类型 32
三、计量标准考核 34
四、计量标准日常管理 42
五、计量标准的复查 43
六、计量标准的更换、封存与撤销 44
一、计量检定的术语 46
第五章 计量检定 46
二、计量检定的分类 48
三、计量检定法制管理 50
四、计量检定规程 56
五、计量检定人员 57
六、计量标准管理 59
七、检定环境条件 60
八、检定原始记录 61
九、计量检定印、证 62
十、计量检定周期的确定和调整 64
第六章 量值溯源 65
一、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性的定义 65
三、量值溯源的原则 66
二、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性的区别 66
四、量值溯源的方式 67
五、国家溯源等级图(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68
六、我国量值溯源的方向 71
第七章 测量的质量保证 72
一、计量认证 72
二、计量检测体系 74
三、实验室认可 75
四、审查认可、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关系 76
第八章 量和单位的基本概念 79
一、量的基本概念 79
二、单位的基本概念 81
一、国际单位制的形成 84
第九章 国际单位制 84
二、国际单位制的特点 85
三、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87
第十章 法定计量单位 94
一、概述 94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94
三、说明 97
第十一章 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则 99
一、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 99
二、法定计量单位和词头符号 100
三、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注意事项 102
四、组合单位符号书写举例 104
二、量的符号 105
第十二章 量和量值的正确表达 105
一、量的名称 105
三、量值的表达 107
四、量和单位在坐标图中的表达 108
五、量和单位在表格中的表达 109
第十三章 计量单位换算 110
一、准确值的单位换算 110
二、近似值的单位换算 110
三、极限值的单位换算 113
第十四章 [测量]误差有关术语及基本概念 115
一、概述 115
二、[测量]误差定义及表达 116
三、[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123
四、测量方法 126
五、测量准确度与测量不确定度 127
六、计量器具的误差 130
第十五章 测量误差的计算基础 135
一、算术平均值 135
二、残余误差 136
三、实验标准偏差 137
四、算术平均值实验标准偏差 140
五、最小二乘法 141
第十六章 数据处理 148
一、数据判别与剔除 148
二、数值修约 152
三、近似运算 157
四、极限数值的判定方法与修约 160
五、测量结果有效位数的保留 161
第十七章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162
一、随机误差 162
二、系统误差 163
第十八章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170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170
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分类 172
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74
四、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表示 182
附录 t分布在不同置信概率p与自由度v的tp(v)值(t值) 186
参考文献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