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陈泳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4103884
- 标注页数:239 页
- PDF页数:24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9 ≥23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一、本书的选题背景 1
二、概念界定 2
三、研究框架 3
第一章 历史城镇保护历程的认知 5
第一节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 5
一、从“复原”(Restoration)到“保护”(Conservation)——近代欧洲文物保护思想的转变 5
二、从《威尼斯宪章》到《华盛顿宪章》——现代国际文物保护原则的完善 6
一、文物建筑——一个引进的观念 10
第二节 中国历史环境保护之路 10
二、历史名城的探索 11
三、转向历史地段 12
第三节 名城的现实困境 14
一、当前名城保护的主要症结 14
二、保护理论的改进 15
三、“价值”的辨析 16
第四节 名城保护与城市形态 19
一、名城的形态研究 19
二、研究的机制 19
三、研究的价值取向 21
五、苏州概况 22
四、研究的内容 22
第二章 古代苏州结构形态演化的总体分析 25
第一节 古代苏州社会结构的阶段分析 25
一、春秋战国时期(前514—前221) 25
二、秦汉六朝时期(前221—581) 27
三、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29
四、宋元时期(960—1368) 30
五、明清(晚清前)时期(1368—1840) 31
第二节 古代苏州空间形态的阶段分析 35
一、初创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35
二、休整阶段(秦汉六朝时期) 37
三、定型阶段(隋唐五代时期) 38
四、成熟阶段(宋元时期) 40
五、鼎盛阶段(明清时期) 44
第三节 古代苏州空间形态演化的模式研究 51
一、选址思想 51
二、营建模式 52
三、演化轨迹 55
四、结构互动 57
第四节 古代苏州空间形态构成的要素研究 64
一、架 64
二、核 68
三、轴 70
四、群 72
五、界面 79
第三章 近现代苏州结构形态演化的总体分析 86
第一节 近现代苏州社会结构的阶段分析 86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86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88
三、建国前期(1949—1978) 89
第二节 近现代苏州空间形态的阶段分析 92
一、晚清时期 92
二、民国时期 98
三、建国前期 101
第三节 近现代苏州空间形态演化的模式研究 105
一、规划模式 105
二、演化轨迹 110
三、结构互动 116
第四节 近现代苏州空间形态构成的要素研究 122
一、架 122
二、核 128
三、轴 131
四、群 133
五、界面 136
一、政治概述 141
第四章 当代苏州结构形态演化的总体分析及其思考 141
第一节 当代苏州社会结构的总体分析 141
二、经济概述 143
三、社会概述 146
第二节 当代苏州空间形态的阶段分析 149
一、调整阶段(1979—1985) 149
二、探索阶段(1986—1990) 151
三、更新阶段(1991—2000) 154
四、重构阶段(2001年至今) 160
第三节 当代苏州空间形态演化的模式研究 167
一、规划模式 167
二、演化轨迹 174
三、结构互动 180
第四节 当代苏州空间形态构成的要素研究 192
一、架 192
二、核 201
三、轴 209
四、群 213
五、界面 220
结语 228
参考文献 233
后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