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
  • 作 者:萧兵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6045122
  • 标注页数:423 页
  • PDF页数:43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35 ≥42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诗学之伊始 1

一、《诗论》的作者是谁 1

二、《诗论》与《诗序》之同异 4

三、《书&尧典》与“诗言志”的提出 11

四、“诗言志”的神圣证明 16

五、诗与音乐的神秘性 21

第二章 “诗言志”的多面观 34

一、“诗”的多义性 34

二、诗从“之”不从“止” 38

三、“志”的多解性 43

四、“情志”理论的“独立”与比照 48

五、从命到性,从性到情 56

六、孔子论诗不及于情吗 67

第三章 《诗》的采、观与赋诗明志 76

一、采诗的可信性 76

二、“专对”的语义场 83

三、从断章取义到以意逆志 91

四、诗可以观 98

第四章 诗教或诗用 106

一、思,而无邪;言,而无游 106

二、“温柔敦厚”尚属可信 111

三、诗是一种“持” 114

四、有言、无言之吊诡 117

五、“四始”与夫妻之爱 124

六、以色喻礼与“贤贤易色” 130

七、《诗论》也讲美刺 134

八、“正/变”极不可靠 143

第五章 《诗经》大部分不来自民歌吗 151

一、从孔子不随便删诗说起 151

二、夫子恶郑声却不弃郑风 156

三、《诗》对民歌的增饰或加工 164

四、民歌最爱夸饰 172

五、“物质贫困者,精神不会富有” 180

第六章 诗可以群:套语,过渡仪式 189

一、“切磋”跟“群”有什么关系 189

二、诗、乐的群集与谐振作用 193

三、集体抒情 198

四、“廞兴”与相丧 204

五、《诗经》里的模板句节 207

六、可供参照的“套语”或“水词” 216

七、“亲迎”与“洗帨”:《诗》里的过渡仪式 231

第七章 风雅颂的由来 251

一、诗,风诗与乐曲 251

二、“风”与性信息交流 255

三、雅夏正声 262

四、雅、南,由乐器而乐曲 263

五、从舂牍“相力”到儒者“相礼” 266

六、颂:容:诵:镛 277

七、颂重仪容 285

第八章 作为诗歌技法的赋比兴 292

一、赋是“流水账” 292

二、技法的比兴,其区别 296

三、所谓“诗体”的比兴,与美刺的联系 302

四、引譬连类与触物感兴 309

五、兴的“领引”与“隐奥” 315

六、兴,采摘母题与赠遗之风 319

七、韵兴 332

第九章 仪式之“兴”与求雨的儒 337

一、“兴”字的来源与构成 337

二、“兴”与领和之制 345

三、兴风起雨 353

四、雩与兴,雨与巫与儒 361

五、灌、衅与兴雨、兴辞的关系 377

第十章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锁链 393

一、诗的启蒙或认知功能 393

二、“乐语”、“文言”和“不学诗,无以言” 397

三、“押韵”(成均)就是高等教育 403

四、“立于礼”:生命形态与轨范的确立 411

五、“乐”——人生的最高境界 420

后记 423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