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以莫言英译作品译介为例
  • 作 者:鲍晓英著
  • 出 版 社: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7009868
  • 标注页数:222 页
  • PDF页数:24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0 ≥22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缘起 1

1.1.1 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 1

1.1.2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紧迫性 3

1.1.3 翻译文本“走出去”的重要性 5

1.2 文献综述 10

1.2.1 翻译与传播学研究 10

1.2.2 中国文学译介研究 12

1.2.3 莫言和葛浩文研究 16

1.3 研究问题、方法和意义 20

1.3.1 研究问题 20

1.3.2 研究方法 21

1.3.3 研究意义 22

第2章 理论基础——译介学 26

2.1 译介学 26

2.1.1 译介学的产生 26

2.1.2 译介学主要内容 27

2.2 译介模式 32

2.2.1 传播的模式 32

2.2.2 译介的模式 33

第3章 译介主体 35

3.1 译介主体的作用和身份 36

3.1.1 译介主体的作用 36

3.1.2 译介主体的身份 36

3.2 中国文学“走出去”当前译介主体模式 38

3.2.1 当前译介主体模式 38

3.2.2 当前译介主体现状 39

3.3 莫言英译作品译介主体 41

3.3.1 莫言 41

3.3.2 葛浩文 43

3.3.3 葛浩文作为莫言作品译介主体的作用 44

3.4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主体模式探索 46

3.4.1 本土译介主体模式的不足 46

3.4.2 汉学家译介主体模式的不足 48

3.4.3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主体模式 49

第4章 译介内容 50

4.1 译介内容的选择 51

4.1.1 选择译介内容 51

4.1.2 影响译介内容选择的因素 52

4.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内容模式 57

4.2.1 国家机构赞助下译介内容模式 57

4.2.2 本土商业出版社选择译介内容模式 58

4.2.3 译者自主选择译介内容模式 59

4.3 莫言英译作品译介内容 60

4.3.1 作家作品的选择 60

4.3.2 翻译策略的选择 62

4.3.3 影响葛浩文译介内容选择的因素 76

4.4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内容模式探索 84

4.4.1 作者的选择 84

4.4.2 作品的选择 85

4.4.3 翻译策略选择 87

4.4.4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内容模式 88

第5章 译介途径 89

5.1 译介途径主要种类 90

5.1.1 出版社 90

5.1.2 大众传播媒介 90

5.1.3 文学代理人 90

5.1.4 书展 91

5.1.5 政府资助 92

5.2 中国文学“走出去”主要译介途径及问题 92

5.2.1 本土出版社 92

5.2.2 大众媒介 93

5.2.3 书展 94

5.3 莫言作品译介途径 95

5.3.1 海外出版社 95

5.3.2 电影 96

5.3.3 大众媒介 97

5.3.4 网上书店 103

5.3.5 文学代理人 103

5.3.6 书展 104

5.4 中国文学“走出去”有效译介途径探索 105

5.4.1 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途径 105

5.4.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途径模式 110

第6章 译介受众 111

6.1 译介受众的地位 112

6.1.1 传播受众地位 112

6.1.2 译介受众地位 113

6.2 译介受众的分类 114

6.2.1 译介受众分类 114

6.2.2 不同受众间关系 115

6.3 影响受众接受译介作品的因素 115

6.3.1 译入语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 115

6.3.2 受众心理 116

6.4 中国文学作品英语译介受众 118

6.4.1 西方受众 118

6.4.2 西方受众眼中的中国 119

6.5 莫言英译作品译介受众 120

6.5.1 莫言英译作品受众 121

6.5.2 莫言作品英语受众调查 122

6.6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受众模式探索 128

6.6.1 确立以译介受众为中心的译介理念 129

6.6.2 以受众为中心的译介策略 130

6.6.3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受众模式 135

第7章 译介效果 136

7.1 译介效果的重要性 136

7.1.1 传播效果的重要性 136

7.1.2 译介效果的重要性 137

7.2 影响中国文学译介效果的因素 137

7.2.1 译介主体 138

7.2.2 译介内容 138

7.2.3 译介途径 140

7.2.4 译介受众 141

7.3 莫言作品英语译介效果 142

7.3.1 获奖 142

7.3.2 英译作品世界图书馆馆藏量 143

7.3.3 图书销售量 145

7.3.4 媒体提及率 146

7.4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效果探索 148

7.4.1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效果 148

7.4.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效果的提高 151

第8章 结论 152

8.1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 152

8.1.1 中国文学“走出去”应遵循的译介模式 153

8.1.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的开放性特征 153

8.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提出的主要依据 154

8.2.1 中国文化地位和影响力 154

8.2.2 中国文学译介所处阶段 154

8.3 研究不足和前景 155

参考文献 157

附录 170

附录1 莫言作品一览表 170

附录2 莫言所获得的奖项 172

附录3 葛浩文英译莫言作品一览表 173

附录4 葛浩文谈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国文学在西方,地位还没日本、印度甚至越南高 174

附录5 论文 17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