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分子印迹学  基础到应用
  • 作 者:(日)小宫山真等著;吴世康,汪鹏飞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30168178
  • 标注页数:102 页
  • PDF页数:11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13 ≥10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译者的话 1

原书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1.1 在先进科学技术中“接受体”分子的重要性 1

1.2 自然界存在的接受体 2

1.3 人工的接受体 3

1.4 可实际应用的接受体 4

1.5 为什么分子印迹技术有着美好的前景? 5

参考文献 5

2.2 分子印迹的一般原理 6

2.1 前言 6

第二章 分子印迹学基础 6

2.3 共价印迹法和非共价印迹法 8

2.4 共价印迹法与非共价印迹法的优点与缺点 10

2.5 历史 11

参考文献 13

第三章 实验方法(1)——分子印迹法的工作步骤 14

3.1 前言 14

3.2 试剂和实验步骤 14

3.2.1 功能单体 15

3.2.2 交联剂 15

3.2.3 溶剂 15

3.3 共价的印迹法 16

3.2.4 聚合反应的步骤 16

3.3.1 以硼酸酯联结的印迹法 17

3.3.2 碳酸酯的印迹法 18

3.3.3 乙缩醛和缩酮 19

3.3.4 席夫碱式的印迹法 19

3.3.5 带S—S键的印迹 20

3.3.6 带有配位键的印迹 21

3.4 非共价的印迹法 25

3.4.1 以羧基作为氢键的作用点 25

3.4.2 以吡啶作为氢键的作用点 25

3.4.3 对有多重氢键位点的客体键合点 27

3.4.4 通过静电作用的吡啶盐客体结合点 28

3.4.5 非极性的键合点 29

3.5 虚拟的分子印迹 29

参考文献 30

第四章 实验方法(2)——印迹效率的评价 32

4.1 前言 32

4.2 色谱实验法 32

4.3 分批式的客体键合实验 34

4.4 客体键合常数的测定 34

参考文献 35

5.2.1 溶液中加成物的生成 36

5.2 在预组织阶段加成物的结构 36

5.1 前言 36

第五章 分子印迹反应的光谱分析 36

5.2.2 在固体表面上加成物的形成 38

5.3 对单体-模板加成物生成键合常数的测定 39

5.4 K值和印迹效率的关系 40

5.5 客体键合点的结构 42

参考文献 43

第六章 典型分子印迹法的流程图 44

6.1 前言 44

6.2 试剂的选择 44

6.2.1 功能单体 44

6.2.3 交联剂 46

6.2.2 聚合溶剂 46

6.3 聚合反应 47

6.4 印迹高聚物在HPLC柱内的装填 48

6.5 印迹效率的定量评价 48

参考文献 49

第七章 分子印迹高聚物的应用 50

7.1 前言 50

7.2 传感器的应用 64

7.2.1 以石英晶体微量天平为基的传感器 64

7.2.2 电极型的传感器 65

7.2.3 光学传感器 66

7.3 信号高聚物 67

7.4 分子印迹吸收剂分析法 68

7.5 分子印迹膜 69

7.6 亲和力为基的固相萃取 70

7.7 印迹高聚物的“就地”制备 70

7.8 分子印迹催化剂 72

参考文献 74

第八章 最新的挑战和进展 81

8.1 前言 81

8.2 在水中的分子印迹术 81

8.2.1 功能单体和模板在水中的疏水相互作用 82

8.2.2 以金属和配体相配合的“预组织” 85

8.2.3 在气-水界面上的分子印迹术 86

8.3 用两类功能单体来实现合作性的识别 87

8.4 无机凝胶作为母体用于分子印迹 88

8.4.1 在硅胶母体上的共价印迹 88

8.4.2 用作印迹母体的TiO2超薄膜 90

8.4.3 通过分子印迹法得到的螺状硅胶 91

8.5 通过分子印迹得到的人工酶 92

8.5.1 与底物键合位点相配合的催化位点 92

8.5.2 用过渡态的类似物来制备催化抗体 93

参考文献 95

第九章 结论与前景 97

索引 98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