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
  • 作 者:罗自群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1080192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论 1

第一节 持续标记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8

一、本书研究的方法 8

二、本书的内容安排 12

三、关于本书的其他说明 13

第一章 襄樊话的“倒”“在”和北京话的“着” 17

第一节 襄樊话的“倒” 18

一、表示状态持续的“倒1” 19

二、“倒”的其他语法功能 25

三、襄樊话“倒”的系统 29

第二节 襄樊话的“在” 31

一、介词“在”和副词“在”的关系 32

二、句尾“在”的语法功能 36

三、介词“在”、副词“在”和句尾“在”语法功能的比较 37

第三节 襄樊话的“在”和持续意义“倒”的关系 39

一、“倒”和“在”相关句式的比较 39

二、“倒”和“在”的主要区别 45

第四节 北京话“着[t?0]”的语法意义 51

第五节 持续标记“着”的特点 58

一、“着”同动词的搭配情况 58

二、“着”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59

三、“着”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 64

第二章 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66

一、“着”类持续标记 69

第一节 声母是[t?]/[ts]的持续标记:“着”“之/子/仔” 69

二、“之/子/仔”类持续标记 75

三、其他相关的持续标记 79

第二节 声母是[t]的持续标记:“倒/到” 80

第三节 声母是[t]的持续标记:“哒”“得”“的”“底” 91

一、“哒”类持续标记 91

二、“得(着)”类持续标记 94

三、“的(着)”“底”类持续标记 97

四、其他相关的持续标记 100

第四节 [n]/[l]或零声母类持续标记:“?/勒/哩/牢/落”“儿” 100

一、声母是[n]/[l]的持续标记 100

二、零声母类持续标记 104

一、“等”类持续标记 105

第五节 阳声韵类持续标记:“等/稳/紧/餐/恁” 105

二、“稳”类持续标记 106

三、“紧”类持续标记 108

四、“餐”类持续标记 111

五、“恁”类持续标记 112

六、其他相关的持续标记 112

第六节 “住/着/著/居”类持续标记 113

第七节 “起”类持续标记 117

第八节 汉语方言持续标记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124

一、不同类型的持续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 124

二、不同类型的持续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 126

三、从现有的汉语方言分区看持续标记的分布 133

第三章 几类持续标记和中古“著”语音上的关系 136

一、官话持续标记“着”和中古“著”的关系 138

第一节 “着”“之/子/仔”类持续标记和中古“著”的关系 138

二、持续标记“之/子/仔”和中古“著”的关系 141

第二节 “倒”类持续标记和中古“著”的关系 144

一、持续标记“倒”和“到达”的“到” 144

二、持续标记“倒”和“附着”意义的“著” 147

三、关于持续标记“倒”读上声的问题 153

第三节 “哒”“的”“底”“得”类持续标记和中古“著”的关系 155

一、持续标记“哒”和中古“著”的关系 156

二、持续标记“的”“底”和中古“著”的关系 159

三、持续标记“得”和中古“著”的关系 163

第四节 [n]/[l]类声母持续标记和中古“著”的关系 165

第五节 零声母类持续标记和中古“著”的关系 167

一、阳声韵类持续标记“等”“稳”“紧” 168

第六节 阳声韵类持续标记和中古“著”的关系 168

二、湘语赣语中的阳声韵类持续标记“餐” 175

第七节 “住/着/著/居”类持续标记和中古“著”的关系 176

第四章 几类持续标记和中古“著”句法上的关系 182

第一节 从汉语史文献看“著(着)”的语法化过程 182

一、汉语史上对“着”的语法化过程的认识 183

二、附着意义的“著”语法化的内在动因 189

第二节 从现代汉语方言看中古“著(着)”的语法化过程 191

一、汉语方言持续标记同动词的搭配关系 192

二、持续标记和表示结果意义的成分 195

三、持续标记和表示完成意义的成分 205

四、持续标记和方位介词 217

五、持续标记和补语标记“得” 229

六、持续标记和句尾先时语气词“着” 232

第五章 “著”类持续标记的语音演变 244

第一节 “著”类持续标记声母的演变 245

一、持续标记的声母和中古“著”的联系 245

二、从文献记载看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声母和中古“著”的联系 252

第二节 “著”类持续标记韵母的演变 257

一、入声韵尾 257

二、古日母字“儿”对几类持续标记的影响 259

第三节 “著”类持续标记声调的演变 263

一、入声 263

二、舒声 264

三、轻声 271

第一节 “著”类持续标记的演变轨迹 277

第六章 从“著”类持续标记的分布看不同方言区之间的联系 277

第二节 有关“著”类持续标记演变轨迹的 285

几点说明 285

一、关于读上声的持续标记 285

二、持续标记和历史上的强势方言 287

三、从持续标记看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 289

四、“著”类持续标记声韵调发展的不平衡性 291

五、持续标记语音演变和虚词的本字 293

六、从现代汉语方言看中古“著”的语法化过程 295

余论 299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书目录 301

后记 324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