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孙宏安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8275126
- 标注页数:789 页
- PDF页数:80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802 ≥78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科学教育概论 1
一、科学教育的概念 1
二、人的科学化:科学教育的目的 19
三、科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30
上编 比较:中国古代的科学教育 49
第一章 现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49
一、西方科学的起源 49
二、现代科学的形成 64
三、现代科学的特点 93
第二章 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112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113
二、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文化背景 145
三、异同之辨:科学比较 154
四、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172
中编 启蒙:从古代科学教育转向现代科学教育 179
第三章 1840年:天崩地解的转折点 179
一、19世纪初叶的世界 179
二、19世纪初叶的中国 189
三、空前的挑战:第一次鸦片战争 204
四、中国的应战 212
第四章 现代科学教育的开端 228
一、重来的西学 228
二、教会学校:新型科学教育的滥觞 242
三、洋学堂的建立 254
四、留学生:接受现代科学教育 268
五、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养 275
第五章 变法:科学教育的新基点 287
一、反思 287
二、百日维新:开启民智和解放思想 294
三、庚子国难:启蒙任重道远 311
四、“以强敌为师”:科学教育制度的引入 321
第六章 革命:科学教育的制度化 345
一、壬子癸丑学制的科学教育 345
二、新文化运动:德先生与赛先生 357
三、科学共同体:人才和团体 375
四、中央研究院:科学社会建制的实现 410
五、科学思想的转换:科学启蒙的初步实现 428
下编 发展:现代科学教育体系的形成 447
第七章 现代化:科学和科学教育的取向 447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 447
二、教育的科学取向:科学教育新进展 458
三、若干教育思潮的科学教育意义 479
四、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初步实践 493
一、抗战进程 509
第八章 抗战教育:科学教育的发展 509
二、战时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513
三、抗日根据地的科学教育 534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科学教育 556
第九章 新中国:现代科学教育体系的确立 582
一、革命化: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 583
二、专业化: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596
三、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635
结语 现代化:科学教育的文化理想 650
一、民族国家与科学教育的互动 650
二、科学教育的新成果 655
三、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687
四、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702
后记 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