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走出新课程的困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案例研究
  • 作 者:胡松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3079254
  • 标注页数:163 页
  • PDF页数:19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0 ≥16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言 1

前言 1

第一部分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第一章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

一、教学行为对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影响 4

(一)课堂教师教学行为水平的分类 5

(二)教学行为水平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6

二、教学行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影响 11

(一)一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课(一) 11

(二)一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课(二) 13

(三)教学行为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 14

三、教学行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影响 16

(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教学行为 17

(二)抑制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教学行为 18

第二章 新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行为 21

一、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地位 22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的策划者 22

(二)教师是课程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者 23

(三)教师是课程教材建设的评价者 23

二、新课程实施中推动性的教学行为 24

(一)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教材 25

(二)生成性地组织教学活动 27

(三)开发性地提供课程资源 29

三、新课程实施中抵制型的教师教学行为 31

(一)保守性的抵制行为 32

(二)习惯性的抵制行为 33

(三)实用性的抵制行为 35

四、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 36

(一)课程教材设计的影响因素 37

(二)课程组织实施的影响因素 38

(三)教师内在需要的影响因素 40

第二部分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困惑与思考第三章 教学目标设置行为的困惑与思考 49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争论 50

(一)目标设置的两难问题 51

(二)目标设置行为的思考 55

二、学段目标落实的尴尬现象 60

(一)手指数数的尴尬现象 60

(二)学段目标确立的目的 63

(三)学段目标落实的思考 67

第四章 教学方式运用行为的困惑与思考 70

一、问题情境带来的责难 71

(一)褒贬不一的问题情境教学 71

(二)标准例题的由来与利弊 74

(三)问题情境教学的思考 77

二、探究活动课的前后落差 83

(一)一节讨论后又会走样的课 84

(二)开展探究活动课的思考 87

第五章 教学评价过程行为的困惑与思考 91

一、一张测验试卷的威力 93

(一)测验试卷左右的教学行为 93

(二)测验试卷评价学生的思考 97

二、多元评价操作的无奈 103

(一)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引入 104

(二)教学实践操作的烦恼 109

(三)多元评价操作方法的思考 110

第三部分 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第六章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重建 115

一、对课堂教学事件的反思 117

二、对课堂教学程序的反思 119

三、对课堂教学反馈的反思 121

第七章 在纵横比较过程中的反思与重建 125

一、从不同教材的教学比较中进行反思 126

(一)从注重知识的结果转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134

(二)从注重课堂的知识转向注重现实生活的观察 135

二、从不同设计的教学比较中进行反思 136

(一)第一次教学过程的实施 137

(二)第二次教学过程的实施 138

(三)两次教学比较后的认识 140

三、不同时期的教学比较中进行反思 142

(一)熟练的教学技能、技巧的比较反思 145

(二)习以为常的教学程序的比较反思 146

第八章 在同伴交流过程中的反思与重建 147

一、研究课观摩交流中的反思 148

(一)从课堂的亮点中寻找行为差距 149

(二)从课堂的失误中进行自我反思 150

二、教研组活动交流中的反思 153

(一)课间交流中的反思 153

(二)专题交流中的反思 155

三、专家合作式交流中的反思 157

(一)互动式培训过程中的反思 157

(二)合作式研究过程中的反思 160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