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九江一中110周年校庆丛书 校志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九江一中110周年校庆丛书  校志
  • 作 者:万金陵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9314928
  • 标注页数:226 页
  • PDF页数:23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6 ≥22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清末时期 1

第一章 初创时期(1902—1911年) 2

第一节 濂溪书院与九江中学堂之渊源 2

第二节 九江中学堂的创办 3

第三节 初创时的教育与教学 3

第四节 师生中的革命志士 4

中华民国时期 6

第二章 民国初年的调整与改革(1912—1927年) 7

第一节 学校的变迁 7

第二节 教育与教学 7

第三节 学生的革命运动 8

第四节 派别斗争与人事变动 9

第三章 稳定发展时期(1927—1937年) 11

第一节 改办江西省立九江乡村师范 11

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 11

第三节 教学工作 13

第四节 学校管理 16

第五节 军训、童子军 17

第六节 政教合一的实验区 18

第七节 附属小学 21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5年) 26

第一节 学校外迁 26

第二节 战时的教育与教学 27

第三节 战时后方服务团 29

第四节 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 30

第五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1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33

第一节 迁回九江 33

第二节 安定情绪 稳定秩序 33

第三节 教职员总请假 34

第四节 对师生的严密控制 34

第五节 迎接解放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36

第六章 领导与管理 37

第一节 主管部门与校名的变更 37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7

第三节 行政机构 39

第四节 世纪交替——一个继住开来的年代 42

第五节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 45

第六节 规章制度 47

第七章 党、团和社会团体 4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49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先队、学生会 50

第三节 工会、老龄协会 52

第四节 民主党派 57

第八章 教学工作 59

第一节 学制改革 59

第二节 课程设置及教材 59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62

第四节 新世纪十年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66

第五节 教研与教改 71

第九章 思想品德教育 97

第一节 教学内容 97

第二节 教育途径 98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 101

第四节 新世纪十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103

第十章 劳动教育与勤工俭学 109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 109

第二节 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 109

第三节 “文革”十年 111

第四节 改革开放时期 113

第十一章 课外活动 114

第一节 文化娱乐活动 114

第二节 科学技术活动 116

第十二章 体育与卫生 118

第一节 体育工作 118

第二节 卫生工作 126

第三节 学生发育情况 128

第十三章 教师 132

第一节 编制 132

第二节 素质 134

第三节 待遇 135

第四节 培养 140

第十四章 学生 142

第一节 生源 142

第二节 招生 142

第三节 学杂费和助学金 143

第四节 毕业生数 145

第十五章 校舍 经费 设备 149

第一节 校园校舍 149

第二节 办学经费 156

第三节 设备设施 159

第十六章 八里湖校区 162

第一节 从两湖走向八里湖 162

第二节 戮力拓荒辟桃李园 164

第三节 实干一年功在千秋 166

第四节 盛世华章谱写一流 168

第十七章 对外交往 173

第一节 与普通中学交往 173

第二节 与高等学校交往 175

第三节 与国外学校交往 177

第十八章 坚持教育改革创新,打造全国一流学校——九江一中2011—2015年发展规划 182

第一节 办学思想 182

第二节 德育教育 183

第三节 教学教研 187

第四节 校园建设 190

大事记 194

附:“濂溪书堂”故址考&丁仙玉 游华新 216

编纂体例说明 225

编后语 226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