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何永康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 版 社:扬州:广陵书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6942796
- 标注页数:301 页
- PDF页数:31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5 ≥30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骆冬青 1
绪论 1
第一章 美学境界:悲歌绝唱 9
一、审美视域:人间真悲剧 9
(一)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 10
(二)层层扩散的悲剧人物圈 16
(三)绝假纯真的“真悲剧” 18
(四)几乎无事的“小悲剧” 22
二、审美聚焦:“人”与“情” 28
(一)“人”:红楼悲剧的主题 28
(二)“世情作趣” 32
三、审美意象:“病”和“梦” 50
(一)病:悲剧的藉托 50
(二)梦:“红楼”的诗眼 54
第二章 美学景观:天然气象 60
一、师法自然之“大观” 60
(一)自然之趣 60
(二)人化自然 67
二、生活图画之“葱葱” 83
(一)擎“纲”而张“美目” 83
(二)“生活流”的展示 91
(三)“一”的重复与“一”的一切 94
(四)“辐射中心”与“生活经纬” 99
三、绘画与“红楼”取景 103
(一)“以大观小” 104
(二)“三远之法” 105
第三章 美学运思:刻镂无形 109
一、创作心态之剖视 109
(一)诗人式的创作冲动 110
(二)郁结点的“开闸” 115
(三)曹雪芹的主观命意 124
(四)犹疑于“最后一幕”之前 133
二、“文心”拥抱“性格” 140
(一)性格逻辑:以林黛玉为例 140
(二)人物的性格容量 153
(三)每个人都是典型:说焦大、傻大姐 156
三、“文心”追随“情节” 162
(一)融化:“散”而“不散” 162
(二)凝聚:性格“结晶体” 163
第四章 美学感动:心旌猎猎 165
一、审美效应:心灵的净化 165
(一)妙在“洁”与“不洁”之间 167
(二)“清水”与“污泥”的砥砺 171
二、审美感受:“痛”与“快”的回薄 174
(一)给读者以“痛感” 174
(二)“痛”而后“快”:痛快 176
三、审美领悟:解味难尽 177
(一)“二值逻辑”的颠覆 178
(二)审美形象“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 183
(三)难解的人物序列 187
第五章 美学贡献:固本开新 192
一、直面历史和小说史 192
(一)沉厚的历史审美意识 193
(二)形象的“历史螺旋” 197
(三)完成了对“极俗”的否定 200
二、新传统的曙色 208
(一)“狂人”群体的喷薄 208
(二)“今古未有之一人” 216
(三)忏悔意识的升华 220
三、《红楼梦》与现代审美指向 224
(一)美丽的“意识流” 226
(二)审美空白与多义补白 228
(三)多变的艺术视点 233
(四)《红楼梦》的模糊体验 237
附录 242
一、《红楼梦》研究方法二题 242
中国出了个曹雪芹&何永康 骆冬青 242
回到《红楼梦》——“红学”归去来&何永康 248
《红楼梦》研究与文学创作论——对“红楼探佚”的思考&何永康 257
二、《红楼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二题 265
论中国现代小说学之成因&何永康 高永年 265
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之历史意识&何永康 高永年 278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