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陈兵编著;宁波市镇海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宁波:宁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2625141
- 标注页数:184 页
- PDF页数:19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5 ≥1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总序 1
前言 1
海防古事 3
浃口戍和望海镇——镇海海防溯源 3
孤城控神州,海色上戍楼——倭患和威远城的建立 7
【附】倭寇常爱劫掠的物品 12
倭寇的战术 14
浃江浪涌号角起,炮声震海天——招宝山下的水军操演 18
啃着咸光饼,摆起鸳鸯阵——戚继光练兵抗倭 21
慷慨登坛意气豪——裕谦抗敌御侮殉节 26
碧血洗丹心——鸦片战争中四总兵殉难事补遗 34
鲲池有幸留名臣——林则徐在蛟川书院住了三十四夜 40
愁重如春,壮志难酬——林则徐的悲哀 44
“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的一首诗 48
方笑语,忽失头——偷头记 52
丰碑留梓荫——吴大佬轶事 55
曾经苦难——被蹂躏的镇海 60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镇海的抗战 64
读诗知史 73
唐宋时镇海妇女善丝织裁缝 73
招宝山上唐时有像模像样的寺宇 75
镇海的海运史起源较早 76
宋淳化年初置市舶务于定海 77
“六国来王”的出处 79
《镇邑东门歌》 81
镇海旧有钟楼 83
父老传说 87
“路林”原意是“辂临” 87
借邑港的来历 89
张鑑碶,布襕扯大旗——宋高宗赵构逃难到过定海 90
拉郎配 95
妖言惑众 98
人物掌故 101
黄晟到望海镇应募军校不合格 101
朱熹到定海访问沈焕,并十分推崇他 102
治水判官黄恕跃马填决口 105
廉政楷模——薛氏兄弟两尚书 107
胡宗宪逢迎有术 110
海瑞曾留定海共筹抗倭军饷 112
明末王之仁视死如归 113
招宝山头道古 117
镇海别名蛟川 117
镇海关是友好关——宋时和高丽交往片断 120
鳌柱山和鳌柱塔 124
遗老的愤懑——薛山人和他的“冢” 126
说观音 129
历史上的重大灾异——地震 134
——灾情 135
人情礼俗一斑 141
宗亲家族及称谓 141
人情往来 144
古今中外杂糅的婚俗 147
丧葬祭祀习俗 154
一百二十年前的岁时习俗 167
方言词语探源 175
“阿拉” 175
“犯关” 175
“交关” 176
“毛病” 176
“倒灶” 177
“伯嚭” 177
“三脚猫” 178
“孰类儿子” 178
“弗管三七廿一” 179
“段塘阿姆” 180
“好好先生” 180
“看三色” 181
“梼杌(大糊)” 181
“若要好,问三老” 181
“丁相公画(划)一字” 182
“养生、养生媳妇” 183
“和落(而)散姆” 183
“倭豆”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