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 作 者:叶瑞昕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1258632
  • 标注页数:162 页
  • PDF页数:17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70 ≥16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救亡危局中的国民道德谱系建构 11

一、民族危机与现代意义“国家”的登场 12

二、社会进化论与现代“国民”意识的觉醒 16

三、“公德”、“私德”之辨与国民道德谱系的重塑 20

第二章 京师城市功能的现代型转变 27

一、北京地方行政建制的多元化源流 27

二、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的开放化趋势 33

三、北京城市管理体制的专业化进程 39

第三章 京师官民共治下的风教结构 47

一、京师城市管理的官方运作机制 47

二、会馆与商会的社会维系功能 59

三、传统庙会与新兴社会改良组织的交互作用 70

第四章 京师学校道德教育的演进 87

一、京师教育行政机构与新德育政策的成型 87

二、从“修身”到“公民”:德育课程的现代转型 96

第五章 京师社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111

一、通俗教育研究会与社会教育 111

一、通俗图书馆与社会教育 121

三、新兴公共文化设施与社会教育 127

余论:社会转型期北京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启示 137

参考文献 143

致 谢 158

博士后个人简历 159

博士生期间科研成果 160

博士后期间科研成果 160

编后的话 162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