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柴红梅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52802450
- 标注页数:296 页
- PDF页数:30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8 ≥29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一《摩诃僧只律》综论 2
(一)译者简介 3
1.法显 3
2.佛陀跋陀罗 4
(二)《摩词僧只律》的著录及内容 5
二 研究现状综述 8
(一)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 8
(二)《摩诃僧只律》的相关研究 15
1.佛学方面 15
2.语言学方面 16
三 复音词的判断 18
(一)“词”单位的确定 19
(二)古汉语复音词判定标准的探索 22
(三)《摩诃僧只律》中复音词的判定 27
1.形式标准 27
2.意义标准 28
3.结构标准 37
4.语法性质标准 37
5.语用标准 39
四 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和预期 42
(一)选题缘由 42
(二)研究方法 43
(三)研究预期 45
第二章 《摩诃僧只律》的语言特点和复音词研究价值 47
一《僧只律》的语言特点及词汇构成 47
(一)语言特点 47
1.可靠性 47
2.通俗性 48
3.重复性 49
(二)词汇构成 51
1.外来词语 51
2.名物词语 56
3.一般词语 61
(三)小结 68
二《僧只律》复音词研究的价值 69
(一)词汇史研究的丰富语料 69
(二)大型辞书编纂的必要准备 70
1.提供词条 70
2.订正释义 77
3.补充或提前书证 86
第三章 《摩诃僧只律》复音词构词法研究 94
一单纯词概貌及发展机制 95
(一)联绵词 96
1.双声 96
2.叠韵 97
3.非双声叠韵 98
(二)叠音词 99
1.象声词 100
2.摹态词 102
3.称谓词 103
二 合成词概貌及其动因 104
(一)联合式的特点及其动因 104
1.音节数分布广 105
2.语义组合和复合的方式没有新的发展 107
3.语素顺序不稳定 113
4.词类丰富 118
(二)偏正式的特点及其动因 118
1.有三音节词语 118
2.词类以名词为主 120
3.语义构成关系丰富 121
(三)述宾、述补和主谓式的特点及其动因 126
1.数量少 126
2.继承性强 128
3.只有双音节词 134
4.词类以动词为主 138
(四)重叠式的特点及其动因 138
(五)附加式的特点及其动因 140
(六)其他 145
三 小结 146
第四章 《摩诃僧只律》复音词来源研究 150
一传承词 151
(一)继承自先秦 151
1.词语的继承 151
2.义位的继承 154
(二)继承自西汉 155
1.词语的继承 155
2.义位的继承 157
(三)继承自东汉 158
1.词语的继承 158
2.义位的继承 163
(四)继承自魏晋 166
1.词语的继承 166
2.义位的继承 170
(五)继承的特点及动因 178
二 新词及新义 180
(一)新词 180
1.常用词 180
2.孤例 190
(二)新义 196
(三)新词新义的产生机制及特点 198
三 馀论 199
第五章 《摩诃僧只律》复音词演变研究 201
一词语的消亡 201
(一)个案分析 202
1.同素异序词及同义词场的竞争机制 202
2.构词语素变化的影响 210
3.语义羡馀的影响 214
4.同义单音词的排挤 219
5.语境的消失 220
6.人们表达习惯的选择 222
7.不被认同的类推 224
(二)词语消亡的规律与动因 225
二 词语的保留 229
(一)完全保留词的特点及动因 230
1.新的义位归于消亡 230
2.排挤了其他同义词 232
3.词义比较直观 237
4.构词语素变化不大 238
5.语法规则未发挥作用 239
6.符合认知习惯 241
(二)部分保留词的特点及动因 244
1.填补空位 245
2.构词语素的多义性 247
3.构词语素的常用性 253
4.联想 256
(三)词语保留的机制 257
三 馀论 259
结语 261
征引文献 267
参考文献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