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丁斗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1052626
- 标注页数:160 页
- PDF页数:16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67 ≥16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页 1
第一章 东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探讨 1
第一节 东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界定 1
第二节 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回顾 5
第三节 生产要素流动性与次区域经济合作 16
第四节 东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性特征 22
第二章 东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时代背景 27
第一节 充满活力的东亚经济是该地区经济合作的坚实基础 27
第二节 “雁行模式”的经验和危机 30
第三节 东亚地区面临的外来压力和内在压力 35
第四节 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表现出了多种形式 42
第三章 珠—港—澳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46
第一节 珠—港—澳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区位优势 46
第二节 珠—港—澳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过程 47
第三节 珠—港—澳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评价 57
第一节 新—柔—廖成长三角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区位优势 68
第四章 新—柔—廖成长三角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68
第二节 新—柔—廖成长三角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过程 71
第三节 新—柔—廖成长三角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评价 77
第五章 图们江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84
第一节 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区位优势 84
第二节 图们江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过程 86
第三节 图们江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评价 97
第一节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的区位优势 108
第六章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108
第二节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过程 110
第三节 中、老、缅、泰“黄金四角”地区的小区域经济合作 117
第四节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评价 122
附录 亚洲开发银行确定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表 132
第七章 关于东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些经济学思考 137
第一节 从生产要素流动的角度看次区域经济合作 137
第二节 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次区域经济合作 143
第三节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看次区域经济合作 150
后记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