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虚拟地理环境  在线虚拟现实的地理学透视
  • 作 者:龚建华,林珲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040082985
  • 标注页数:187 页
  • PDF页数:20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3 ≥18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虚拟界的本体论及其特征 1

1.1 虚拟界概念 2

1.2 虚拟界本体论 7

1.2.1 道家之道:“无”与“有” 8

1.2.2 佛家之道:“空”与“色” 10

1.3 虚拟化过程 11

1.4 虚拟界与现实界相互关系 13

1.4.1 在场与不在场 14

1.4.2 意境与虚拟界 17

1.4.3 虚拟界的三个世界构架 18

1.5 虚/虚拟/虚拟界的特征概括 21

1.6 后语 23

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虚拟地理环境概念、特征及其理论基础构架 27

2.1 虚拟地理环境概念 28

2.2 虚拟地理环境的结构层面分类与特征 30

2.2.1 地理位置层面 31

2.2.2 内表达数据层面 33

2.2.3 外表达境象层面 34

2.2.5 互主体社会层面 36

2.2.4 单主体感知认知层面 36

2.3 虚拟地理环境的孕育演进 37

2.3.1 虚拟群落社会 38

2.3.2 虚拟村落社会 39

2.3.3 虚拟城市社会 40

2.4 虚拟地理学 44

2.4.1 概念与研究对象 44

2.4.2 虚拟地理学研究内容 48

2.4.3 数字地球/虚拟地球与现实地球 53

2.5 后语 54

参考文献 55

第三章 分布式地学虚拟环境架构与试验 59

3.1 虚拟环境与虚拟地理环境 60

3.1.1 投入型虚拟环境 60

3.1.2 非投入型虚拟环境 61

3.2 分布式地学虚拟环境特征与发展背景 62

3.2.1 在线虚拟社群(社区) 63

3.2.2 网上三维图形、CAD和科学计算可视化 64

3.2.3 虚拟地理信息系统 65

3.3.1 系统结构及通信协议 67

3.3 分布式地学虚拟环境系统架构 67

3.3.2 数据模型 69

3.3.3 交流交互方式 80

3.3.4 虚拟现实构模语言模型 83

3.4 系统原型与应用试验 85

3.4.1 城门郊野公园地理概况 85

3.4.2 系统结构 86

3.4.3 数据流 88

3.4.4 客户端用户界面及系统应用 90

3.5 后语 92

参考文献 93

第四章 地学知识的可视探析-地学图解虚拟环境系统设计 97

4.1 知识发现与可视化技术 98

4.2 地学可视化概念与特征 100

4.2.1 地图可视化 100

4.2.2 地理可视化 104

4.2.3 GIS可视化 105

4.2.4 特征与研究框架 106

4.3 地学图解概念与特征 108

4.3.1 传统地学图解 109

4.3.2 现代地学图解 111

4.4 地学图解模型 116

4.4.1 地学可视化与地学图解的相互关系 117

4.4.2 地学图解模型结构 118

4.5 地学图解虚拟环境系统 122

4.5.1 系统信息流模型及其体系结构 123

4.5.2 用于地学知识探析的可视交互技术 126

4.6 后语 129

参考文献 130

第五章 虚拟界/虚拟地理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135

5.1 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 136

5.2 虚拟界/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球与可持续发展 142

5.2.1 虚拟界/虚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43

5.2.2 数字地球与可持续发展 151

5.3 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决策支持环境 153

5.3.1 知识、决策、虚拟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53

5.3.2 系统设计:分析框架与系统结构 157

5.3.3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 160

5.4 后语 164

参考文献 166

关键词索引 171

后记 175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