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
  • 作 者:周群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6220208
  • 标注页数:358 页
  • PDF页数:36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9 ≥35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晚明三教特色及晚明文学思潮概况 3

第二节 三教对晚明文学思潮的影响概略 10

第二章 理学到心学的嬗变:晚明文学思潮的酝酿及其学术根源 27

第一节 理学到心学的嬗变与李梦阳等人的非常之论 27

第二节 王畿“灵明洒脱”的良知说与唐宋派以意为本、“直摅胸臆”的文学主张 35

第三节 心性理论与王世懋、屠隆等人对性灵的重新诠释 43

第三章 学宗王门、兼取佛学:徐渭的文学“本色论”及文学思潮的兴起 69

第一节 承学王门与自然求真的文学理论 70

第二节 佛禅与文论 90

第三节 “真我”的艺术显现:《四声猿》与徐渭的“奇”情逸性 97

第四章 出入三教、高张个性:李贽的文化心态与“童心说”、“化工说” 111

第一节 李贽的文化心态与“童心说”的思想渊源 112

第二节 “化工说”与自然情性论 124

第三节 “童心者之自文”:“下笔无状”的作品 132

第五章 融通儒佛、以儒为本:焦竑亦“灵”亦“实”的文论 140

第一节 融通儒释与反对模拟 141

第二节 儒学精神与尚实之论 146

第三节 “性灵”及其理论奥援 153

第四节 冲融雅润的诗文 156

第六章 “可上人之雄”、“李百泉之杰”:汤显祖的“尚情论”及革新派的创作高标——“临川四梦” 168

第一节 “幼得于明德师”、“听李百泉之杰”与文学情感论 169

第二节 “紫柏禅”与后期作品中的矛盾心态 182

第七章 论学宗儒、论文尚本:公安派先驱袁宗道重“学”平允的文论 196

第一节 首开公安派之骅骝 197

第二节 培本尚学与冲和允洽的文学革新论 202

第三节 清润婉妙的诗文 212

第八章 错综三教、出入禅净:公安派主将袁宏道的“性灵说”与晚明文学思潮的高涨 221

第一节 前期的学术倾向及“性灵说”的提出 222

第二节 后期学术思想的变化及尚淡尚质的美学旨趣 248

第三节 禅光佛影、老庄风韵与清俊宕逸的诗文 257

第九章 学祧泰州、兼习佛禅:公安派羽翼陶望龄的“偏至说”与“内外论” 281

第一节 讲性气以反复古 283

第二节 重才情以反复古 285

第三节 颇得佛理禅意的诗歌 291

第十章 “中行”与禅悟:公安派殿军袁中道继踵哲昆、力矫其偏的文论 300

第一节 儒佛心性论与“性灵说” 302

第二节 “中行”、佛禅与含蓄蕴藉 306

第三节 于山水自然中证悟灵慧之心 313

第十一章 静观默照与深幽孤峭:竟陵派对“性灵说”的承嗣与新变 321

第一节 一个屡受非议的文学流派及其学殖 321

第二节 “孤行静寄”与静观默照 327

第三节 佛教“苦谛”与荒寒境界 331

第十二章 儒学与“情教说”:冯梦龙的通俗文学观及晚明文学思潮的消退 338

第一节 一位尚俗的文学家 338

第二节 本于儒学的“情教说” 341

主要参考书目 350

后记 357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