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中国文化通史 1 先秦卷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中国文化通史  1  先秦卷
  • 作 者:郑师渠主编;王冠英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351954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6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言 1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 5

第一节 中国境内直立人创造的文化 6

一、元谋人及其文化遗物 6

二、蓝田人及其物质文化 8

三、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10

四、金牛山人及其文化 17

五、其它直立人的文化遗存 18

第二节 中国境内早期智人创造的文化 21

一、华北地区早期智人的文化 21

二、东北地区早期智人的文化 26

三、南方地区早期智人的文化 28

第三节 中国境内晚期智人创造的文化 30

一、南方地区晚期智人的文化 31

二、北方地区晚期智人的文化 35

三、东北地区晚期智人的文化 40

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多元的发生和发展 43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43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50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70

一、权力的出现和垄断 88

第五节 向文明迈进 88

二、英雄时代的兼并战争 100

三、大禹治水和国家的建立 106

第二章 华夏文化和三代兴亡 113

第一节 从野蛮到文明 113

第二节 三代变迁和华夏文化的形成 127

一、夏商时期的氏族封建和巫术神权文化 127

二、周代的宗法封建和礼乐文化 131

三、春秋战国地主封建的发展和华夏文化的成熟 135

第三节 华夏文化对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促进和先导作用 138

一、三代文化对三代政治沿革的促进作用 139

二、三代文化对华夏民族形成的促进作用 142

三、华夏文化对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促进和先导作用 145

第三章 从神本走向人本 148

第一节 夏商巫史文化的宗教特征 148

第二节 周初敬德思想对神权政治的修正 152

第三节 春秋民本思想的发展 155

第四节 战国人治思想和集权思想的深入 157

第四章 三代夷夏文化的承袭、交融和影响 161

第一节 夏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早商文化的承袭、叠压关系 161

第二节 商对四方的开辟及与周边部族的文化交流 164

一、商的“四土” 167

二、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 169

第三节 西周、春秋疆域的扩大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174

一、西周、春秋疆域的扩大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174

二、西周、春秋时期华夏文化对四边文化的影响 181

第四节 战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及对四周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185

一、“冠带七国”——华夏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前夜 185

二、战国时期华夏文化对四边的影响 187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193

第五章 文字的创制和发展 193

第二节 汉字的性质和结构 199

第三节 先秦汉字形体的演变 203

一、商系文字 203

二、西周春秋系文字 206

三、六国系文字 208

四、秦系文字 211

第六章 “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哲学思索 214

第一节 三代天道观的发展和春秋时期的儒墨“显学” 215

一、孔子的哲学思想 216

二、墨子的哲学思想 218

第二节 战国诸子的哲学思想 220

一、儒家 221

二、道家 228

三、法家 237

四、《易传》 241

五、名家 245

六、阴阳家 249

七、杂家 251

第七章 政治层级和血缘层次同构的伦理、宗法 255

第一节 礼制与大小宗 255

一、宗法制度与礼制等级 257

二、爵禄制度与礼制等级 260

三、宗法与礼制等级的破坏 263

第二节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267

一、商代兄终弟及到父子相继的发展 267

二、周代父子相继制与立贵原则的实践 273

第三节 儒家的伦理观 281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来源 281

二、孔子和战国儒家的伦理观 283

第四节 诸子的伦理和宗教观 293

一、老庄的伦理思想与宗教观 294

二、墨子的伦理思想与宗教观 298

三、阴阳五行家的宗教观 302

第八章 官学到私学的发展 307

第一节 史前的社会教育及学校的萌芽 307

一、史前教育的特点 307

二、学校的萌芽 313

第二节 夏、商、周的官学 315

一、夏代学校的产生 315

二、商代学校的发展 318

三、西周的学校及其教育制变 321

第三节 春秋战国私学的兴盛 329

一、孔子办私学 330

二、墨家的私学集团 335

三、儒家思孟学派的教学活动 338

四、荀子的教学活动 347

五、《大学》、《学记》对古代学校教育的论述 354

第四节 齐国的稷下学宫和法家的教育主张 360

一、稷下学宫的创建与发展 360

二、稷下学宫的特点和学术地位 361

三、早期法家的教育活动 365

四、商鞅、韩非的教育主张 367

第一节 史官和史学 371

第九章 奠基阶段的史学 371

第二节 我国最早的王室文诰汇编——《尚书》附:《逸周书》 375

第三节 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及其三传 380

一、《春秋》 381

二、《左传》及《公羊传》、《谷梁传》 384

第四节 《国语》、《战国策》等史学著作 389

一、《国语》 389

二、《竹书纪年》与《世本》 391

三、《战国策》 394

第十章 衣被百代的多彩文学 396

一、原始歌谣 397

第一节 远古口头文学 397

二、神话 401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404

一、雅、颂——宗庙史诗和贵族的时事诗、讽谏诗 405

二、国风——诸侯各国的民俗歌谣 414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423

第三节 多种色彩的史传文学 429

一、成熟凝重的《尚书》《逸周书》《春秋》 429

二、长于描写历史事件和战争场面的《左传》 432

三、“记言”为主的《国语》 436

四、富于雄辩特色的《战国策》 439

第四节 理性文化诞育的诸子散文 444

第五节 绮丽、浪漫的南楚诗歌——楚辞 461

第十一章 原始、神秘、高超、辉煌的民族艺术 472

第一节 造型艺术 473

一、开创中国造型艺术先河的制陶工艺 473

二、雄浑、神秘的青铜器制作工艺 477

三、富丽精莹的玉石雕刻工艺 479

第二节 织绣艺术 484

第三节 髹漆艺术 488

第四节 音乐、舞蹈、绘画 491

一、美仑美奂的姊妹艺术——音乐、舞蹈 491

二、奇幻真实的艺术绘画 497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学最早的探索 501

第一节 对日月星辰的观测和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 503

第二节 数学、力学、光学 507

一、数学 507

二、力学 510

三、光学 512

一、青铜冶铸技术 513

第三节 冶炼技术和采矿技术 513

二、铁冶铸技术 518

第四节 医学和养生 520

第十三章 三代风俗 525

第一节 住居与服饰 526

一、房屋住居 526

二、服饰 529

第二节 饮食 532

一、粮食 532

二、肉食 534

三、酒食 536

四、蔬菜 537

第三节 婚嫁 537

第四节 仪礼 544

一、吉礼 545

二、嘉礼 549

三、宾礼 551

四、军礼 552

五、凶礼 554

第五节 养老尚齿 556

主要参考书目 563

购买PDF格式(16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