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禅宗思想渊源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禅宗思想渊源
  • 作 者:吴言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01029493
  • 标注页数:436 页
  • PDF页数:45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59 ≥43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言 方立天 1

导言 1

第一章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1

一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唯识理念 2

二 佛凡一体、染迷净悟的如来藏思想 7

三 缠缚由心、一念心歆的解脱主张 11

四 镜花水月、即凡即圣的证悟智慧 13

五 超越相对、不落言筌的语言观念 17

六 教禅并重、宗说兼通的判教方法 21

第二章 《越信论》与禅宗思想 30

一 《起信论》与禅宗的本心论 32

1 真心本体,超越一切 33

2 自性清净,远离垢染 35

二 《起信论》与禅宗的迷失论 36

1 随缘显现的心生灭门 43

2 一切分别皆分别自心 46

3 妄执情识是迷昧之源 49

三 《起信论》与禅宗的开悟论 51

1 无念离念,居尘不染 53

2 破除我执,心物双泯 56

3 不二法门,消除差别 57

四 《起信论》与禅宗的境界论 60

1 始本合一,明心见性 62

2 心性圆明,如镜皎洁 64

3 真如本心,内证绝言 65

第三章 《心经》与禅宗思想 67

一 五蕴皆空的禅思诗情 68

1 般若空观的五蕴绵空义 69

2 五蕴皆空的禅思诗情 71

二 色空相即的禅思诗情 75

1 般若空观的色空相即义 76

2 色空相即的禅思诗情 78

三 诸法空相的禅思诗情 83

1 般若空观的诸法空相义 83

2 诸法空相的禅思诗情 86

四 了无所得的禅思诗情 98

1 般若空观的了无所得义 98

2 了无所得的禅思诗情 99

第四章 《金刚经》与禅宗思想 107

一 破除诸相,水月空明 108

二 破除非相,枯木生花 115

三 破除言教,直指悟心 118

四 无住生心,触外皆雄 124

1 伏妄证真,人人“如是” 125

2 本来是佛,个个圆成 126

3 三心皆妄,应无所住 127

4 不住一切,顿悟成佛 128

第五章 《维摩经》与禅宗思想 132

一 不二法门的内涵与特性 134

二 芥子纳须弥,渊默而雷声 138

三 存在而超越的外世禅机 143

1 心净佛土净 143

2 在欲而行禅 144

3 外染而不染 145

4 无住而生心 146

四 《维摩经》对禅诗的影响 148

1 禅林证道发潮音 149

2 诗佛妙悟辟新境 150

3 东坡画赞得禅髓 151

第六章 《楞严经》与禅宗思想 154

一 《楞严经》的机趣与禅宗思想 155

1 不说之说、触境发机的机趣 155

2 见性不灭的机趣与禅宗思想 157

3 闻性不灭的机趣与禅宗思想 159

二 《楞严经》的“征心”与“辩见” 160

1 七外征心:祛除妄心见本心 161

2 八还辩见:拨落见尘明见性 164

三 〈〈楞严经〉〉的迷失论与禅宗思想 171

1 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172

2 迷头认影,弃珠乞食 173

3 清净本然,忽生万象 175

4 背觉合尘,故发尘劳 178

四 《楞严经》的开悟论与禅宗思想 179

1 心物的解脱 180

2 生死的解脱 183

3 六根的解脱 184

4 知见的解脱 188

5 修证的解脱 192

五 《楞严经》的增界论与禅宗思想 195

1 本来现成的现量境 195

2 能所俱泯的直觉境 196

第七章 《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 201

一 《华严经》的禅悟内涵 201

1 梦幻泡影的大乘空观 202

2 消除分别的不二法门 203

3 绝言离相的禅定智慧 205

二 华严宗的禅悟思维 206

1 华严的缘起观 207

2 四法界 210

3 十玄无碍 214

4 六相圆融 220

5 华严的诗学特质 222

三 禅宗的时空圆融境 225

1 时间的互摄 225

2 空间的互摄 229

3 时空的互摄 232

四 禅宗的生佛圆融境地 234

1 拨尘见佛,在世出世 236

2 即尘即佛,出世在世 241

3 非尘非佛,无出无入 250

五 禅宗的理事圆融境 254

1 对理事无碍的体证 254

2 对理事无碍的象征 266

3 对理事无碍的超越 269

六 禅宗的事事圆融境 273

1 “周扁含容观”禅境 273

2 “六相圆融”禅境 275

3 对事事无碍的超越 277

七 禅宗的现量直观境 280

1 表达现量增的范型 281

2 超越思量的现量境 283

3 “弥勒楼阁”:华严与禅的至境 285

第八章 《法华经》与禅宗思想 289

一 《法华经》与禅宗的本心论 292

二 《法华经》与禅宗的迷失论 295

三 《法华经》与禅宗的开悟论 297

四 《法华经》与禅宗的境界论 301

五 唐代诗歌与《法华经》 309

1 唐诗法华意象群 309

2 修雅《闻诵〈法华经〉歌》 316

第九章 《圆觉经》与禅宗思想 321

一 《圆觉经》与禅宗的本心论 322

二 《圆觉经》与禅宗的迷失论 327

三 《圆觉经》与禅宗的开悟论 335

1 磨镜见明的渐修空观 335

2 剿除分别的不二法门 339

3 层层遣除的般若空观 342

4 一念成佛的顿悟法门 344

四 《圆觉经》与禅宗的境界论 348

1 圆融灿烂的一真法界 349

2 在尘出尘的生命体验 351

3 脱落身心的悟身情怀 353

第十章 《涅盘经》与禅宗思想 359

一 《涅盘经》与禅宗的本心论 361

1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361

2 一阐提人亦能成佛 366

二 《涅盘经》与禅宗的迷失论 369

1 对客尘烦恼的譬喻 369

2 对自性沉迷的譬喻 373

3 “本有今无”偈要旨 376

三 《涅盘经》与禅宗的开悟论 378

1 对生死无常的譬喻 378

2 圆融通达的语言观 386

3 应病与药的以治门 391

4 超越对立的不二门 393

四 《涅盘经》与禅宗的境界论 399

1 超越无常的涅盘妙有 400

2 不即不离的处世禅机 404

3 小大一如的空间意识 407

4 一切现成的现量境界 409

结语 412

后记 434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