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事业共同体  第3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
  • 作 者:郭于华等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1301952X
  • 标注页数:315 页
  • PDF页数:32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6 ≥31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理论与问题 1

一、第三部门及其激励机制的问题 1

二、传统激励理论及其解释局限 4

三、对新的解释理论的探求 7

四、研究的资料、方法与过程 14

第二章 结构性激励——机构发展的制度背景与社会环境 16

一、需求与空间:中国青基会创建的宏观背景 16

二、张力与互动:共青团在新形势下的困境与寻求出路的探索 23

三、中国青基会和希望工程的体制关系与运作特性 29

四、位于体制边缘的事业共同体 40

第三章 反身性激励——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动力 54

一、象征符号与文化意义的再生产 55

二、生产崇高——从动员社会的过程中获得动力 59

三、形象工程与形象策略 71

四、永不安分的生命特征——制度创新的冲动与探索 84

第四章 组织激励:工作动机分析 98

一、广义组织激励的观点:新的激励模式 99

二、工作动机的理论 103

三、中国青基会成员的工作动机分析 113

、激励机制:与组织一起生长 156

第五章 组织激励:激励机制与组织认同 156

二、寻求机构的活力:激励机制的改革 174

三、我们与我们感:组织认同 183

四、心理合同:组织承诺的形成 195

第六章 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精英类型的转化:徐永光个案 202

一、“后总体性社会”中精英的多元化及其转换 204

二、生命历程与精英资本的积累 213

三、从政治舞台到社会舞台:精英的转换 222

第七章 青基会精英体系的激励机制 238

一、中国青基会:市场化过渡中特殊的单位 239

二、中国青基会的内部精英 254

三、中国青基会的外围精英 278

四、省青基会精英 284

第八章 结论:社会认同与事业共同体 293

一、体制内外资源的并用 295

二、单位技术与“去单位技术”的共生 297

三、“以人为本”与事本主义的融合 301

四、基于社会认同的事业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 303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13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