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质量保证与可靠性
  • 作 者:(日)真壁肇著;孙惠琴译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5033·7142
  • 标注页数:134 页
  • PDF页数:15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50 ≥13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质量管理的发展和质量保证 1

1.1 引言 1

1.2 质量管理的形成 1

译者序 3

目录 3

1.3 日本的质量管理(之一) 3

1.4 日本的质量管理 (之二) 4

《可靠性技术丛书》出版序言 5

1.5 质量保证的发展 6

1.6.1 源流管理 7

1.6 质量保证的新进展和可靠性的引入 7

前言 7

1.6.2 “魅力质量”或“积极质量” 8

1.6.3 成本、交货期和质量保证的关系 9

缩写词表 10

第二章 质量保证和可靠性 10

2.1 引言 10

2.2 质量保证的重要性(以个体企业为例) 10

2.2.1 质量保证的内容 11

2.2.2 质量保证功能和机构 11

2.3 质量保证的七个阶段 13

2.3.1 市场调查 13

2.3.2 规划 14

2.3.3 研究开发和设计 16

2.3.4 生产准备 17

2.3.5 生产 18

2.3.6 售后服务 18

2.3.7 外协、外购 19

2.4 质量保证和可靠性的关系 19

第三章 可靠性及其发展历史 22

3.1 引言 22

3.2 可靠性发展的历史 22

3.2.1 摇篮期 22

3.2.2 奠基期 23

3.2.3 普及期 23

3.2.4 成熟期 24

3.2.5 现状 26

3.3 可靠性理论的确立 27

3.4 可靠性的概念 30

3.4.1 耐久性 30

3.4.2 维修性 32

3.4.3 设计可靠性 34

3.4.4 小结 35

第四章 可靠性的方法 38

4.1 引言 38

4.2 可靠性的方法 38

4.3 A类方法(Ⅰ)——FMEA 40

4.4 A类方法(Ⅱ)——FTA 44

4.5 A类方法(Ⅲ)——设计评审 48

4.6 B类方法(Ⅰ)——失效分析 52

4.7 B类方法(Ⅱ)——可靠性试验 56

4.8 C类方法 60

4.8.1 质量情报收集系统 60

4.8.2 情报收集调查表 62

4.8.3 数据的反馈利用 62

4.8.4 故障型式分类和威布尔分析 62

4.8.5 S-N曲线和迈因纳(Miner)法则 63

第五章 可靠性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64

5.1 引言 64

5.2 冗余系统模型 64

5.3 故障率曲线和寿命分布 67

5.3.1 故障型式 67

5.3.2 故障率函数和可靠度函数 68

5.4 系统的可靠度 72

5.5 指数寿命分布(偶发型故障) 75

5.5.1 指数分布的意义 75

5.5.2 指数分布的特性 76

5.5.3 MTBF的估计方法 77

5.6 威布尔分布 80

5.6.1 威布尔分布的原理 82

5.6.2 威布尔分布的特性 82

5.7 S-N曲线和迈因纳法则 84

5.8 应力-强度模型 86

6.2.1 市场需求和质量展开 90

6.2 质量情报及其应用 90

6.1 引言 90

第六章 规划和开发、设计阶段的质量保证 90

6.2.2 质量和使用环境条件 93

6.3 开发、设计阶段的可靠性活动 96

6.3.1 质量设计和可靠性方法 96

6.3.2 开发、设计和可靠性试验 99

6.4 成本和日程问题 103

6.5 可靠度预测和设计 105

6.5.1 可靠度预测和可靠度分配 105

6.5.2 可靠性设计和方差传播原则 108

7.1 引言 111

7.2 质量评定系统 111

第七章 生产准备和生产阶段的质量保证 111

7.3 生产准备活动的质量保证 114

7.3.1 工序方法的展开和质量工序表 114

7.3.2 工序能力 117

7.4 初期流动管理 118

7.5 生产活动的质量保证 120

7.5.1 预防故障再次发生 120

7.5.2 工序管理和工序能力 121

7.5.3 FMEA和FTA的应用和追踪 122

结束语 125

参考文献 127

汉英名词对照 129

索引 132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