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天津中医学院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0802267
- 标注页数:105 页
- PDF页数:11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12 ≥10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病因、病机与发病 1
二、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发展简史 4
(一)早期阶段 5
(二)形成阶段 9
(三)发展阶段 11
三、中医发病学说的特点 16
(一)从人体生命活动的特点上探求发病规律 16
(二)从整体观上探求发病规律 19
(三)从机体的个体差异上探求发病规律 22
(四)从疾病的运动态势上探求发病规律 23
四、六淫 25
(一)六淫的致病特点 26
(二)风邪 30
(三)寒邪 35
(四)暑邪 39
(五)湿邪 42
(六)燥邪 45
(七)火(热)邪 48
(八)疫疠 52
五、七情 55
(一)七情的致病特点 56
(二)常见的情志病证 60
六、饮食、劳倦 61
(一)饮食 62
(二)劳倦 65
七、痰饮、瘀血 67
(一)痰饮 67
(二)瘀血 70
八、外伤及虫兽所伤 73
九、病机 74
(一)邪正斗争 75
(二)阴阳失调 83
(三)气血失常 88
(四)津液代谢失常 93
(五)升降失常 99
十、审证求因与分析病机的方法 102
(一)掌握季节、气候特点 103
(二)研究患者情志变化 103
(三)分析个体差异 103
(四)抓住主要证候 104
(五)了解病程转化 104
(六)联系既往病史 104
(七)辨别真伪 104
(八)预测转归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