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体育测量评价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体育测量评价理论与方法
  • 作 者:张世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042941X
  • 标注页数:284 页
  • PDF页数:29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5 ≥2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性质与目的 1

一、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性质 1

前言 1

二、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 2

三、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3

第二节 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简史 3

一、人体测量阶段 4

二、力量测量阶段 4

四、运动能力测量阶段 5

三、循环机能测量阶段 5

五、标准化测量阶段 6

第二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统计学基础知识 8

第一节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8

一、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8

二、测量的基本概念 9

第二节 统计基础知识 10

一、测量量表 10

二、统计资料的来源 12

三、总体、个体和样本 13

四、统计资料的整理 14

第三节 基本统计方法 18

一、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8

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19

三、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 20

四、中数 21

五、正态分布曲线 22

六、相关与回归 24

一、有效性的概念 26

第一节 测量的有效性 26

第三章 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26

二、有效性的分类 27

三、有效性系数计算 29

四、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33

第二节 测量的可靠性 34

一、可靠性的概念 34

二、可靠性的种类 35

三、可靠性系数计算 36

二、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39

一、客观性的概念 39

第三节 测量的客观性 39

四、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39

第四章 评价的基本理论 41

第一节 评价的基本知识 41

一、评价的概念 41

二、评价的基本形式 42

三、评价的类型 44

四、评价标准的类型 47

第二节 评价量表 47

一、标准分量表 48

二、百分等级量表 51

三、累进量表 53

四、常模 53

第五章 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54

第一节 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54

一、科学性原则 54

二、适用性原则 55

三、关联性与独立性原则 55

四、可比性原则 55

一、确定测验的目的和拟测属性 56

第二节 测验编制的程序 56

二、选择测验 57

三、预备测验 57

四、编写测验实施细则 57

五、编制测验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58

第三节 测验的组织与实施 64

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64

二、测验的实施 65

三、测验后的工作 65

一、评价的意义 67

第一节 评价的意义、要求及参照标准 67

第六章 体育成绩的评价和定级方法 67

二、教师进行评价工作时的要求 68

三、评价的参照标准 68

第二节 定级的原则和方法 71

一、定级的概念和意义 71

二、定级的原则 71

三、定级的步骤 72

第三节 定级的方法 74

一、自然断裂法 74

二、教师自定标准法 74

三、成绩排列法 76

第七章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评价 78

第一节 体育课教学常规的评价 79

第二节 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教学的评价 80

第三节 身体练习质量的评价 81

一、动作的准确性 82

二、动作的经济性 82

三、动作的协调性 83

四、动作的缓冲性 83

第四节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的评价 83

一、体育课密度的评价 84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评价 85

第五节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评价 88

第八章 体育知识测验 90

第一节 体育知识测验分类 90

一、体育知识测验概述 90

二、体育知识测验的分类 90

第二节 命题与评分准则 92

一、命题的准则 92

二、评分的准则 93

一、全面分析 94

第三节 试卷分析 94

二、逐题分析 95

三、效度分析 95

四、信度分析 96

五、难易度和区分度分析 96

第九章 运动技术水平测验 97

第一节 编制运动技术测验的基本要求 97

第二节 运动技术水平测验与评价方法示例 98

一、田径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98

二、足球专项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04

三、篮球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14

四、排球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20

五、乒乓球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26

六、羽毛球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33

七、游泳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40

附:男子达标评分表一 142

男子达标评分表二 146

男子达标评分表三 151

女子达标评分表一 156

女子达标评分表二 161

女子达标评分表三 166

八、散手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71

九、跆拳道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76

十、武术套路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80

十一、健美操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86

十二、举重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90

附:举重运动员技术水平平衡系数表 195

第十章 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 196

第一节 体质概述 196

一、体质概念 196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197

三、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200

第二节 中国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 200

一、测试对象的确定 201

二、测试检查内容与时间 203

三、检测结果的检查与统计 205

第三节 学生体质综合评价 210

一、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有效性检验 211

二、各指标权重和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212

三、评价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结果 213

第一节 成人体质测试工作的意义 214

第十一章 成人体质测试指标、组织实施 214

第二节 成人体质测试指标的选择及原则 216

第三节 成人体质测试指标、测试方法和要求 218

一、身高 218

二、体重 219

三、肺活量 220

四、台阶试验 221

五、握力 222

六、坐位体前屈 223

八、10米×4往返跑 224

七、纵跳 224

九、俯卧撑 225

十、一分钟仰卧起坐 226

十一、闭眼单足站立 227

十二、反应时 227

附表 229

附表一:江苏省中学生体质等级评价表 229

附表二:成人测试评分标准 247

附表三:统计用表 278

参考文献 283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