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美)保罗·威尔斯编;瞿卫东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10495321
- 标注页数:147 页
- PDF页数:16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69 ≥14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译者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国际金融领域的流动性偏好:发展中国家案例 1
1.1 引言 1
1.2 国际环境下的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 3
1.3 中心—周边结构中的发展中国家 5
1.4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借贷 10
1.5 资本外逃 15
1.6 结论 17
2.1 导言 22
第二章 后凯恩斯主义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 22
2.2 货币需求 27
2.3 流动性偏好作为资产定价的一般理论 32
2.4 银行的流动性偏好 36
2.5 流动性偏好和通货膨胀环境 39
2.6 结论 42
第三章 厂商决定的价格:后凯恩斯主义概念 47
3.1 价格和成本 48
3.2 垄断程度 52
3.3 利润最大化 54
3.4 增长和生存 56
3.5 市场发展 60
3.6 策略价格 63
3.7 宏观经济效应 63
第四章 货币与实际:部门联系与市场结果 68
4.1 货币理论的简要回顾 68
4.2 货币需求及货币资本需求 75
4.3 实际部门与金融部门 78
4.4 储蓄与货币乘数 89
4.5 结语 93
第五章 凯恩斯、新凯恩斯主义和充分就业概念 101
5.1 序言 101
5.2 凯恩斯信徒的充分就业观 103
5.3 新凯恩斯主义者的就业观 124
第六章 持久失业和货币经济波动的原因 131
6.1 序言 131
6.2 名义决策和实际结果 132
6.3 货币的基本作用 135
6.4 凯恩斯对古典理论的批判 136
6.5 均衡与非自愿失业 138
6.6 货币经济波动的根源 139
6.7 失业的持续性 140
6.8 自我调节的正统与异端看法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