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恒杰,张雪慧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10562185
- 标注页数:518 页
- PDF页数:53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34 ≥51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上篇 导论 1
第一章 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及研究领域 1
第一节 民族考古学的形成 1
第二节 民族考古学的范围、对象与资料 4
第二章 民族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7
第一节 民族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关系 7
第二节 民族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和民族古文字学的关系 9
第三节 民族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和古生物学、古地质学的关系 12
第四节 民族考古学与现代科技学科的关系 14
第三章 民族考古学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16
第一节 民族考古学对物质文化史和古代民族史的贡献 16
第二节 民族考古学对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经济的促进作用 19
第三节 民族考古学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21
一、考古地层学的理论认识 25
第一节 考古地层学 25
中篇 理论与方法 25
第四章 民族考古学工作的基础理论 25
二、考古地层学的基本规律 26
第二节 器物形制学 28
第五章 民族田野考古工作的实施与操作 32
第一节 民族田野考古的踏勘和调查 32
一、准备工作 32
二、田野考古勘察与调查 33
一、探方发掘法 37
第二节 田野考古发掘方法原则 37
二、探沟发掘法 46
第三节 常见遗迹的发掘举例 46
一、灰坑、窖穴和井 47
二、房屋 48
三、窑 49
四、城墙和城壕 49
第四节 发掘记录 50
一、探方日记 51
二、遗迹记录 52
三、探方记录 53
第五节 墓葬的发掘 54
一、有关墓葬的常识 54
二、墓葬发掘的意义与方法 56
三、墓葬发掘记录 61
第六章 整理资料与进行研究 66
第一节 编写发掘报告 66
第二节 民族考古学研究的有关理论方法 68
第七章 东北地区民族考古 79
下篇 分论·区域民族考古 79
第一节 高句丽考古 83
一、墓葬 83
二、城址 88
第二节 渤海考古 92
一、城址 93
二、墓葬 99
第三节 契丹·辽考古 104
一、墓葬 105
二、城址、塔基、窑址 115
第四节 女真·金考古 120
一、墓葬 121
二、城址 126
三、界壕 129
第八章 北方地区民族考古 133
第一节 匈奴考古 134
第二节 鲜卑考古 141
一、慕容鲜卑遗迹 142
二、拓跋鲜卑遗迹 143
三、北魏遗迹 145
四、吐谷浑遗迹 149
第三节 党项·西夏考古 151
一、城址、居址、窑址窑藏 151
二、墓葬 158
三、石窟、寺塔与碑刻 163
四、出土文书 168
第九章 西域考古 174
一、塞人文化遗存 179
第一节 塞人、乌孙与突厥考古遗迹 179
二、乌孙土墩墓 187
三、石人石棺墓 190
四、岩画 195
第二节 楼兰、鄯善考古 198
一、楼兰古城遗址 202
二、土垠遗址 203
四、孔雀河古墓沟墓地 206
三、海头遗址 206
五、铁板河三角洲古墓 210
六、楼兰城郊古墓群 211
第三节 精绝、且末遗迹 213
一、尼雅精绝考古 213
二、且末墓葬 222
第四节 于阗考古 227
一、古城和冶铁遗址 231
二、墓葬 232
第五节 焉耆与龟兹考古 235
一、焉耆考古 235
二、龟兹考古 247
第六节 车师与高昌考古 258
一、车师考古 258
二、高昌考古 265
第十章 西藏考古 284
一、旧石器时代 285
第一节 石器时代 285
二、新石器时代 291
第二节 吐蕃考古 315
一、吐蕃文化遗存 315
二、吐蕃考古文化的承传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337
第三节 岩画、金石碑刻与宗教等文化遗存 343
一、岩画 343
二、金石、碑刻 349
三、宗教建筑 355
第一节 云南古代民族的青铜文化 365
第十一章 西南地区民族考古 365
一、青铜器的出土地点与种类 366
二、青铜文化的地区类型 370
三、云南古代青铜文化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之关系 379
第二节 贵州古代民族的青铜文化 381
一、青铜文化遗存 382
二、青铜文化的特点 384
第三节 巴蜀青铜文化 389
一、巴蜀文化遗存 390
二、巴蜀文化的特征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 395
第四节 大石墓、石棺葬及其族属 401
第五节 南诏、大理国考古 409
一、城镇遗址 409
二、火葬墓遗物 416
三、碑刻 418
四、宗教建筑艺术等文物 422
第十二章 华南地区民族考古 433
第一节 楚文化考古 434
第二节 百越文化考古 445
一、新石器时代 445
二、青铜时代 452
第三节 海南岛与南海诸岛考古 460
一、海南岛考古 460
二、南海诸岛考古调查 472
第四节 香港、澳门考古 481
一、新石器时代 481
二、青铜时代 491
三、秦汉以来文化遗址遗存 493
第五节 台湾考古 498
一、旧石器时代 499
二、新石器时代 500
三、金属时代 509
附录:插图引用参考资料 514
结语 519
后记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