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心灵超越与境界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心灵超越与境界
  • 作 者:蒙培元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010028737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编 总论 3

第一章 中国心灵哲学的特点 3

一、绝对性整体性特征 4

二、内向性特征 6

三、功能性特征 8

四、情感意向性特征 12

五、心灵的开放 15

第二章 心灵与情感 18

一、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情感型的? 18

二、情感与境界 21

三、情感与价值 25

四、情感与理性 26

五、情感哲学的现代意义 44

第三章 心灵与超越 49

一、心灵的创造性功能与自我超越 50

二、体验与直觉——自我超越的根本方法 54

三、自我超越的实践意义 63

第四章 中西心灵哲学的主要区别 67

一、两种出发点 67

二、理性与性理 69

三、实体与境界 72

四、横向超越与纵向超越 79

五、中西融合之可能 83

第五章 儒、道、佛的心灵境界说及其异同 85

一、心灵之同与异 85

二、境界之同与异 91

三、方法之同与异 98

第二编 诸子论 107

第六章 “天人合一”说的发生及发展——《周易》 107

一、《易经》与“天人之际” 107

二、《易经》与生命 112

三、《易经》的整体主体思想 117

四、《易传》的“天人合一”说 124

第七章 仁的境界说——孔子 129

一、知与仁 130

二、言与仁 135

三、情与仁 137

四、勇与仁 140

五、“一贯”之道 141

第八章 诚的境界说——孟子、《中庸》 147

一、诚与语言 148

二、诚的境界及其实现过程 151

三、诚与仁的关系 157

四、诚与明的关系 161

五、成己与成人、成物 164

六、“至诚如神” 167

一、仁者之乐 173

第九章 乐的境界说——从孔子到《乐记》 173

二、诚者之乐 179

三、“备道全美”之乐 183

四、中和之乐 187

第十章 道的境界说——老子 192

一、道不是实体 193

二、道之不可说 196

三、“婴儿”与“朴” 201

第十一章 自由境界说——庄子 208

一、心灵何以不自由? 208

二、心灵的解放 212

三、自由与自然 218

四、自由与命 223

第三编 玄学论 229

第十二章 汉末批判思潮中的心灵哲学——王符、仲长统等人 229

一、人与神的冲突 230

二、以心为本 233

三、“至人”境界 239

第十三章 “言意之辩”与境界问题——王弼、嵇康等人 244

一、“言意之辩”与玄谈 244

二、“言不尽意论” 245

三、“得意忘言论” 250

四、“言尽意论” 254

五、意义及影响 256

第十四章 “玄冥之境”说——郭象 259

一、独化与自性 259

二、“玄冥之境” 264

三、死生内外说 271

第四编 理学论 279

第十五章 “万物一体”说——程颢 279

一、“情顺万事而无情” 280

二、“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284

第十六章 “心与理一”说——朱熹 292

一、朱熹讲心灵境界吗? 292

二、心兼体用、贯上下、统性情 295

三、“浑然一理”之境 301

四、格物穷理与直觉体验 308

第十七章 心灵的善与美——李退溪 314

一、心是“枢纽总脑” 314

二、仁与体验功夫 317

三、诚与知觉思虑 319

四、山林之乐 322

五、一点启示 325

第十八章 良知与境界——王阳明 329

一、良知是天地万物的“灵明” 329

二、“天地万物本吾一体” 339

一、“无善无恶” 348

第十九章 无善无恶之境——王畿 348

二、“即体即用” 351

三、“变识为知” 357

第二十章 功夫境界说——刘蕺山 362

一、形性合一 362

二、道心在人心中见 366

三、指情言性 369

四、人与天地同体 373

五、“诚意”功夫 376

第五编 当代新儒学 383

第二十一章 天地境界说——冯友兰 383

一、境界说是“安身立命”之学 383

二、四种境界 388

三、天地境界与宗教问题 391

四、存在与认识 396

五、境界与概念 400

第二十二章 心灵境界与道德形上学——牟宗三 406

一、境界论与实体论 406

二、何谓境界? 413

三、道德情感与道德形上学 417

附录 427

中国文化与人文精神 427

一、转换视角 428

二、原形的与变形的 431

三、理性的与非理性的 435

四、内在的与外在的 439

五、消解与重建 442

主体·心灵·境界——我的中国哲学研究 447

一、理学研究 447

二、中国心性论研究 448

三、对海外新儒家作出回应 449

四、思维方式研究 451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