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绍舟,张立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3176·135
- 标注页数:213 页
- PDF页数:21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8 ≥21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编译者的话 1
天然地震 1
1.根据面波频散确定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地区的地壳结构 1
2.用面波频散研究中国的地壳与上地幔构造 9
3.喜马拉雅地区近代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区域板块构造 18
4.西藏和喜马拉雅地区的长期前兆地震活动图象 23
5.北纬20°—28°间缅甸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地震机制和构造运动 32
6.根据体波研究1970年7月29日发生在印度—缅甸边界的地震震源参数 39
7.印度西隆地震远震P波走时残差研究 44
8.根据S波研究印度次大陆及其周围地区的上地幔结构 49
9.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地震活动与大陆碰撞 52
10.巴基斯坦小喜马拉雅的塔贝拉台阵下面P波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 61
11.兴都库什和俾路支山弧地区的地震构造 68
12.兴都库什地震P波衰减的差异 79
13.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西部和阿富汗等地区地震的震源机制以及中东的板块构造 86
14.帕米尔及南天山地壳的地震探测 105
人工地震 105
重力 131
15.喜马拉雅地区的重力异常和板块构造 131
16.印度的布格异常图及其与次大陆构造单元的关系 138
17.关于沿天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喜马拉雅测线的岩石层结构问题 143
地热 146
18.陆—陆收敛带的热模式和力学模式 146
19.尼泊尔的一些温泉 160
20.关于大印度向西藏高原之下俯冲的古地磁估算 163
21.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晚中生代极移曲线及印度与亚洲的碰撞 167
地球动力学 171
22.中亚地区新生代隆起的地球动力学 171
地质 178
23.西藏的活动构造 178
24.板块构造和喜马拉雅山区 191
25.喜马拉雅的横推断层和褶皱及其对应于印度北部平原的地下构造 200
述评 208
26.关于喜马拉雅地区某些地球物理研究的概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