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苏)诺特京(Номкцн,А.И.)主编;李学曾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4011·440
- 标注页数:412 页
- PDF页数:42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23 ≥41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编者前言 1
第一章 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增长的对比关系 阿·伊·诺特京 1
1.生产资料生产占首位及其更快增长的规律 1
2.事实及其评述 4
3.技术进步的特征和社会生产的内含阶段 14
4.生产基金的补偿和积累 32
5.固定基金补偿量和劳动手段生产量的对比关系 44
6.扩大再生产的速度 51
7.劳动手段生产和劳动对象生产的对比关系 58
第二章 生产性固定基金的补偿基金和第Ⅰ部类的增长 斯·弗·别洛娃 67
1.补偿基金的动态对生产性固定基金再生产的速度和周期的依赖性 67
2.1950-1973年苏联固定基金的补偿基金动态和第Ⅰ部类的增长 90
第三章 技术进步、劳动手段的服役期限和部门结构 亚·勃·克瓦沙 108
1.苏联和美国固定基金退废系数的动态 110
2.苏联设备退废的总系数和按役龄的系数,厂房和建筑物的退废总系数 119
3.设备服役期限 134
4.设备服役期限的因素 155
5.设备服役期限的缩短及其对部门间比例的影响 176
第四章 生产的物资占用量与固定基金和流动基金再生产的比例 克·勃·列基娜 181
1.生产的物资占用量的动态 181
2.部门结构和部门间周转的变动对产品物资占用量的影响 196
3.生产的物资占用量动态对生产性固定基金和生产性流动基金再生产对比关系的影响 202
1.销售条件在比例形成中的作用 211
第五章 投资部类、中间部类和消费部类的积累与再生产比例 尤·勒·谢利瓦诺夫 211
2.物质生产各部类的积累、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 224
3.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比例的影响 233
4.包括交换和销售条件的扩大再生产经济数学模型 245
第六章 部门联系综合体和再生产比例 弗·伊·马也夫斯基 249
1.部门联系综合体和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249
2.再生产部门联系理论和部门联系综合体 259
3.关于部门联系综合体对某些再生产比例形成的影响 267
第七章 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之间的比例关系 姆·亚·索宁 287
1.关于社会劳动领域的范围和部门分类 287
2.苏联国民经济的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中在业人员的比例和动态 296
3.固定基金和基金装备程度是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中在业人员之间比例关系变化的因素 305
4.社会生产各领域间的在业人员比例形成的补充因素 319
5.服务领域中生活服务的作用和地位 324
第八章 现代条件下再生产比例变化的人口因素 恩·弗·潘克拉切叶娃 327
1.人口因素对再生产内含型和外延型相互关系变化的影响 327
2.在外延和内含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口因素对消费和积累对比关系的影响 344
第九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财政比例 亚·格·利别尔曼 372
1.财政比例的概念 372
2.等价关系和不等价关系 384
3.财政比例和实物比例的统一 387
4.财政比例的分组 390
5.财政比例计划领域中的当前任务和预算资金的“闲置余额”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