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陈传才主编;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文艺学会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0003939X
- 标注页数:368 页
- PDF页数:37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6 ≥36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上编 20世纪中国文艺学的第一次转型 12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变的内在根源 12
第一节 传统文化至晚清已呈现陈腐衰颓之势 13
第二节 近代文学革新运动开启了文艺学转型的先河 18
第三节 梁启超、王国维对促进文艺学现代转变的贡献 35
第二章 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文艺变革 47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对西方三大文艺思潮的引进 47
第二节 “为人生”与“为艺术”的理论探求和论争 64
第三节 鲁迅对建设现代形态文艺理论的贡献 80
第三章 现代文艺理论由多元选择向主导形态凝聚 96
第一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理论嬗变 96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社会历史批评的主导性确立 109
第三节 苏联理论模式对革命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127
第四章 《讲话》对现代文艺学发展的伟大历史意义 134
第一节 《讲话》科学地总结“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实践经验 134
第二节 《讲话》奠定了现代文艺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137
第三节 对后来出现的“左”的文艺理论思潮的梳理 147
第五章 新时期文艺理论批评的变革发展 176
下编 20世纪文艺学的第二次转型 176
第一节 突破一度出现的偏狭文学观念和封闭的理论模式 177
第二节 形成多元化文学理论探索的新格局 185
第三节 探求中国文艺学的现代特质与发展 203
第六章 在中西文论的对话中推进文艺学建设 214
第一节 坚持马列文论的科学性及其开放、发展体系 214
第二节 系统辨析西方近现代的文艺理论流变 226
第三节 寻求中西方文艺理论批评传统的对话与沟通 241
第一节 文艺研究的学理性与多元化发展格局 258
第七章 世纪之交文艺学现代转型与发展的特征 258
第二节 以立体、多维的辩证分析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272
第三节 形成研究视角与阐释模式的多样化 281
第八章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重构 293
第一节 重构:必要与可能 293
第二节 关于几种建构思路的评析 306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 322
附录 西方认识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轨迹 333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