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民族偏见与文化偏见-中西文化比较新论
  • 作 者:张鸿雁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822419X
  • 标注页数:204 页
  • PDF页数:21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5 ≥20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 录 1

导论 1

第一章文化概念与范畴及其发展 1

一、文化概念的提出——文化怪圈的错觉 1

目 录 1

导论 1

一、文化概念的提出——文化怪圈的错觉 1

第一章文化概念与范畴及其发展 1

的文化变异 7

的文化变异 7

二、文化概念界说比较分析——不同视角中 7

二、文化概念界说比较分析——不同视角中 7

三、文化是人本质的体现——文化属性的逻辑 17

认只 17

认只 17

三、文化是人本质的体现——文化属性的逻辑 17

题变奏曲 27

一、文化比较的理论观——百年未变的时代主 27

第二章中西文化比较的理论与观念 27

题变奏曲 27

一、文化比较的理论观——百年未变的时代主 27

第二章中西文化比较的理论与观念 27

整体与比较层面的认识 34

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范畴与分类——比较 34

整体与比较层面的认识 34

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范畴与分类——比较 34

三、中西文化比较标准与研究方法——比较规范与特殊性的认识 43

三、中西文化比较标准与研究方法——比较规范与特殊性的认识 43

第三章中西文化发生前提比较 49

一、文化地理与文化隔离机制——人是自然的 49

一部分 49

一部分 49

一、文化地理与文化隔离机制——人是自然的 49

第三章中西文化发生前提比较 49

二、多源与单源的不同——原生文化与次生文化 58

二、多源与单源的不同——原生文化与次生文化 58

三、整合与自我完善——两种文化基因 64

三、整合与自我完善——两种文化基因 64

一、“文化不是烂掉一半的苹果”——对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思考 75

一、“文化不是烂掉一半的苹果”——对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思考 75

第四章 中西文化比较认识观与文化自我评价的误区 75

第四章 中西文化比较认识观与文化自我评价的误区 75

二、文化偏见的必然性——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眼中的西方 89

二、文化偏见的必然性——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眼中的西方 89

三、中西文化传统的自我评价——国民性优劣辩 96

三、中西文化传统的自我评价——国民性优劣辩 96

第五章中西文化价值观之异同 101

一、中西“文化价值观”内涵之比较 101

一、中西“文化价值观”内涵之比较 101

第五章中西文化价值观之异同 101

二、中西文化价值观中的“利”“欲”观——社会动因本质的存在与释放 116

二、中西文化价值观中的“利”“欲”观——社会动因本质的存在与释放 116

三、中西文化变迁与文化人格的塑造——传统价值观的突破 123

三、中西文化变迁与文化人格的塑造——传统价值观的突破 123

四、文化与宗教关系比较——中西伦理精神的 136

“惯性”与重构 136

“惯性”与重构 136

四、文化与宗教关系比较——中西伦理精神的 136

第六章中西文化中的文明观与发展形式之比较 150

一、文化与文明及中西“文明圈” 150

一、文化与文明及中西“文明圈” 150

第六章中西文化中的文明观与发展形式之比较 150

二、中西文明形态的发展逻辑观与文化进化 161

二、中西文明形态的发展逻辑观与文化进化 161

三、中西文明形态特质之差异 169

三、中西文明形态特质之差异 169

四、中西文明形态要素构成与演进方式 179

四、中西文明形态要素构成与演进方式 179

五、“择优”“劣汰”的功能与中西文明变迁 196

五、“择优”“劣汰”的功能与中西文明变迁 196

后记 204

后记 20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