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方卫平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
- 标注页数:0 页
- PDF页数:23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0 ≥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走向接受之维 1
1.1 20世纪:读者的复活 1
1.2 历史一瞥 9
1.3 面向当代理论现实的思考 15
第二章 创作与接受之间的对话 28
2.1 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 28
2.2 创作的预设 37
2.3 儿童接受动机初探 44
2.4 对话姿态 52
第三章 文学能力及其结构 60
3.1 有准备的读者 60
3.2 文学能力与智力结构 66
3.3 文学能力的三个层面 72
3.4 语言—符号能力的重要性 82
第四章 文学能力的动态建构 90
4.1 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 90
4.2 生理机制的发展与生理能量的作用 92
4.3 心理机制与语言能力的发展 97
4.4 文化造型 104
4.5 文学经验的累积 110
4.6 文学能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建构 114
第五章 文本及其存在方式 120
5.1 文本的两种传播形式 120
5.2 文本的立体结构:语音、语象、意味 123
5.3 文本的空白和不确定性 130
5.4 文本价值的多元化 134
第六章 文本与接受 139
6.1 接受:文本的再建 139
6.2 接受水平的三位级差 141
6.3 下位接受与上位接受 149
6.4 接受偏离与背叛 154
第七章 接受的现实分化 158
7.1 儿童读者文学能力的差异及其分化 158
7.2 年龄变量 159
7.3 性别差异 165
7.4 智力因素 171
7.5 其它变量所导致的接受分化 174
第八章 接受与社会文化场 177
8.1 “场”概念的引入 177
8.2 家庭与学校 179
8.3 同辈群体和青少年亚文化 186
8.4 当代艺术文化场 190
第九章 接受与当代儿童文学艺术实践9.1 当代儿童文学的接受疑难 202
9.2 寻求新的视野融合 207
9.3 探索性作品所表达的接受观念 210
9.4 结束语:走向新的接受时代 217
愿我国儿童文学理论更加繁荣&陈深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