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幸福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 其他书籍
幸福心理学
  • 作 者:雷鸣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
  • 标注页数:0 页
  • PDF页数:23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9 ≥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编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人生 2

第一章 积极心理学概论 2

第一节 我们都要积极、幸福与蓬勃 2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题 3

二、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的品质和力量 4

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6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7

二、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7

第二章 认识幸福 9

第一节 幸福观——人生观系统中有关幸福的思考 9

一、幸福观 9

二、中西方的幸福观 10

三、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观 12

四、在生命意义视域中开展幸福观教育 12

第二节 幸福感——积极心理状态的反映 13

一、幸福感的内涵 13

二、幸福感的心理机制 15

三、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8

第三节 幸福无处不在:从情绪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到社会幸福感 18

一、幸福:从情绪幸福感到社会幸福感 19

二、幸福体验的整合 20

第二编 积极的情绪与体验 24

第三章 积极情绪 24

第一节 认识积极情绪 24

一、积极情绪与情感 24

二、积极情绪的生理基础 25

三、积极情绪的扩展—构建功能 26

四、积极情绪的获得与培养 27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积极情绪 28

一、源自自我意识的积极情绪:自豪 28

二、体验他人痛苦的情绪:同情 29

三、称赞他人的情绪:钦佩 31

四、感谢他人的情绪:感激 34

第四章 积极的情绪体验与情绪的积极管理 36

第一节 积极的情绪体验 36

一、积极情绪体验的内涵 36

二、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途径 36

三、典型的积极情绪体验 37

第二节 情绪的积极管理:开启幸福人生 43

一、转移注意,关注当下 44

二、正面的认知重评,塑造积极心态 44

三、反应表达的抑制 46

第三编 积极的认知 50

第五章 积极认知铸就幸福人生 50

第一节 幸福人生就在转角处 50

一、改变人生的认知因素 50

二、认知的力量 54

三、对积极认知的认识误区 54

四、塑造积极的认知 55

第二节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积极认知 59

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59

二、中国人的积极认知 61

第六章 积极认知:生活满意度、乐观与希望 63

第一节 生活满意度:对过去生活质量的积极评价 63

一、生活满意度就是对过去生活质量的积极评价 63

二、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因素 63

第二节 乐观:对当前困境的积极解释 64

一、你不知道的乐观 64

二、虚假的乐观:乐观偏差 65

三、乐观的最大敌人:悲观主义 66

四、成为一个“乐天派”的方法 67

第三节 希望:对未来的积极期望 67

一、展望未来的希望 67

二、希望的功能 68

三、小心希望的陷阱,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 69

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方法 70

第四编 积极的人格 74

第七章 积极人格特质与积极自我 74

第一节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人格 74

一、人格及其基本特征 74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积极人格 75

第二节 构建积极心理资本,赢得未来 77

一、心理资本:中西方的比较 77

二、本土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人格 78

第三节 寻找内心强大的自己:积极自我 81

一、积极自我 81

二、构建积极自我的力量 84

三、从未来可能自我中探寻积极自我 87

四、从积极自我走向积极的自我同一性 87

第八章 压力应对人格与健全人格 90

第一节 压力应对人格 90

一、压力应对人格的内涵 90

二、几种压力应对人格 90

第二节 应对压力的积极人格:心理复原力 91

一、心理复原力的内涵与研究视角 91

二、心理复原力研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92

三、促进个体实现心理复原的机制 93

四、基于提升心理复原力的干预 95

第三节 创伤后的自我变化:创伤后自我成长 96

一、创伤后成长的内涵 96

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97

三、增进创伤后成长的机制 98

四、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干预 99

五、创伤后成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101

第四节 幸福的保证:健全的人格 101

一、健全人格与健康人格 101

二、健全人格的养成对策 102

第五编 积极的人际关系 106

第九章 积极的人际关系及其构建 106

第一节 积极的人际关系与幸福 106

一、幸福之源:积极的人际关系 106

二、大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 109

第二节 构建积极人际关系的方法 113

一、学会感恩 113

二、学会宽容与宽恕 115

三、学会信任 120

四、学会利他和助人 121

五、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中的嫉妒与妒忌 121

第十章 积极人际关系:学会表达爱 125

第一节 学会爱的能力 125

一、构建积极人际关系的源泉:爱 125

二、从“需要爱”到“表达爱” 127

第二节 寻找亲密的关系 128

一、为什么需要爱情 128

二、心理学世界里的爱情 129

三、恋爱中应该如何表达爱 131

第三节 积极的寝室人际关系 133

一、寝室人际关系与幸福 134

二、导致寝室人际关系困境的原因 135

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增强正能量,做“中国好室友” 136

第六编 积极的组织与环境 140

第十一章 营造成才的积极环境 140

第一节 积极的家庭 140

一、中国文化下的家庭 140

二、促进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因素 142

第二节 积极的学校 143

一、学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43

二、积极的学校教育 144

三、积极的班级和寝室 146

第三节 积极的社会 147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社会 147

二、衡量积极社会的指标:社会幸福感 148

三、构建积极社会的途径 148

第七编 压力的积极管理与改变 152

第十二章 压力的积极管理 152

第一节 认识压力 152

一、压力的实质 152

二、压力来源事件 153

三、压力带来的消极效应与积极效应 155

四、压力的生活价值 156

第二节 压力的有效应对 156

一、重构事件的积极意义 156

二、情绪的积极管理 158

三、积极的应对方式 159

四、自我的积极力量 161

五、有效的时间管理 163

六、积极的生活方式 165

七、身心放松的方法 167

第三节 压力的积极管理 169

一、好压力还是坏压力,关键在于认知 169

二、积极压力的特征 170

三、让消极压力成为积极压力 171

第十三章 积极的自我改变 173

第一节 改变赢得幸福人生 173

一、学会接纳改变 173

二、心理学视域中的改变 174

三、人人都有改变的内在力量 174

第二节 阻碍我们改变的因素 176

一、自我设限 176

二、惯性思维和行为 176

三、不确定带来的恐惧 177

四、非理性认知 177

五、功利心态 178

六、不恰当的应对方式 178

第三节 积极的影响:积极心理治疗 178

一、大学生的心理求助行为及其特点 179

二、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 179

参考文献 183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