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心酸与荣耀  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
  • 作 者:饶毅,黎润红,张大庆编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
  • 标注页数:0 页
  • PDF页数:29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4 ≥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诺奖梦圆 1

历史性突破 3

获奖第二天 4

所谓诺奖“推手” 6

延伸阅读:饶毅发给屠呦呦的第一封信 8

屠呦呦诺奖演讲 11

第二章 神秘工程 17

代号“523” 19

寻宝中医药 29

延伸阅读:疟疾与抗疟小传 42

第三章 “绞取汁,尽服之” 53

药典再发现 55

未对青蒿给予足够的重视 61

下马危机中锁定青蒿 63

青蒿素现身 73

青蒿素究竟是什么 86

延伸阅读:屠呦呦口述实录 90

第四章 分歧与争议 101

首篇论文与青蒿素命名争议 103

国家发明二等奖引发分歧 111

延伸阅读:青蒿素衍生物的研发 121

青蒿素新药证书的归属 130

第五章 抗疟第一丰碑 135

铭记1967,两代科学家的命运 137

谁是中药提取抗疟化学分子第一人 141

延伸阅读:重识张昌绍 151

第六章 启示与反思 155

久远历史的当代启示 157

科学是中药研究的必由之路 159

如何看待屠呦呦的贡献以及与大协作的关系 164

大协作中的科研评价 167

延伸阅读:诺奖,我们来了我们还会经常再来&王晓东 171

屠呦呦获诺奖后的三点感想——在屠呦呦获奖座谈会上的发言&施一公 175

女性文武双全是中国的骄傲——在屠呦呦获奖座谈会上的发言&饶毅 177

“屠呦呦现象”提出的科研评价机制改革议题&鲁白 178

典藏文献 187

青蒿素论文 189

回忆张昌绍 213

常山碱论文 236

青蒿素研发大事记 255

注释与参考文献 269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