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标注页数:0 页
- PDF页数:58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84 ≥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6
壹、九一八事变后之国难 16
一、日本侵略华北 16
(一)侵占热河与进攻冀东 17
(二)分离华北 24
(三)所谓「内蒙工作」 33
二、中国政府的决策 41
(一)安内攘外,长期抵抗 42
(二)统一与建设 50
(三)忍让的条件与限度 60
三、知识份子态度与民间舆论 71
(一)理性的爱国救国者 73
(二)谋略派--「人民救国阵线」份子 80
(三)学生运动与民族主义 87
贰、西安事变与抗日决策 97
一、中共与国难 97
(一)扩大叛乱与「保卫苏联」 98
(二)绝处逢生:藉抗日以自存 103
(三)全力统战的一年 109
(一)事变的本质 119
二、西安事变 119
(二)中共角色与所谓「承诺」问题 127
(三)善后处理 137
甲、东北军之移防与整理 138
乙、杨虎城解职出国 144
丙、中共问题的谈判 149
三、抗日准备 161
(一)决定以西南为抗战基地 162
(二)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70
(三)国民心理与社会舆论 178
一、日人势力及其非法活动 194
叁、战前华北情势 194
(一)日本驻屯军的地位与实力 195
(二)各地领事馆与特务机关部 207
(三)走私活动与非法飞行 216
二、瘰察政务委员会的因应 226
(一)对日应付与交涉 229
甲、人事的应付 230
乙、事端的谈判 236
(二)宋哲元与国内政治危机 249
(三)由「特殊化」到「中央化」 259
三、大风暴前的小风波 266
(一)日人要索与宋哲元反鲁 267
(二)张自忠率团访日 273
(三)两次青岛事件 281
肆、由卢沟桥事变到平津沦陷 292
一、事变的爆发 292
(一)日军演习是否合法问题 295
(二)所谓「第一枪」问题 303
(三)日人口中的「中共阴谋说」 314
二、备战与交涉 324
(一)南京应变 325
(二)东京的谋略 334
(三)平津谈判 338
(四)民间的呼吁 347
三、庐山决策前后 353
(一)中共请命抗日 355
(二)蒋委员长宣布政府决策 359
(三)和平的试探 364
四、平津作战 373
(一)宋哲元的犹豫 374
(二)廊坊冲突与广安门事件 381
(三)二十九军奋战与平津陷落 386
(四)再接再厉 394
伍、全面抗战 405
一、大战的展开 405
(一)南京军事会议 406
(二)上海八一三事变 412
(三)宣导、肃奸、全面动员 421
(四)物力、人力与文化资财的西迁 430
(五)撤侨与撤馆 434
二、战时体制与基本政略 444
(一)最高决策机构:国防最高会议 445
(二)最高统帅部:军事委员会 455
(三)共赴国难与党派合作 466
(四)中国国民党临全大会的召开与决议 479
三、外交与外援 485
(一)孔祥熙访问欧美 487
(二)在华外籍顾问 495
(三)中苏签约与军援 504
(四)向国联申诉与九国公约会议 519
(五)特使的派遣 537
引用及参考书目 543